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需求日益朝着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方向发展,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扰动性不断增加。市场特点的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基础,也动摇了传统企业组织模式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使“纵向一体化”模式暴露了种种弊端,供应链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合作水平的高低。供应链企业合作运用“系统”思维观和“流”思维观,从满足顾客需求和创造最大价值的角度出发,注重于工作过程的协调,重塑企业关系,形成资源互补和能力联盟的虚拟一体化网络,从而取得供应链整体绩效水平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内涵,从关系资本的视角阐释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特征,从时间维、深度维和广度维对供应链合作关系进行分类,并借鉴近关系理论运用关系质量的六个测量维度来对供应链合作关系进行评价。本章还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论证了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不同维度对供应链合作绩效的积极影响作用,这是后续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和研究假设。本文论述的核心命题是解释和验证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从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内涵导出了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的三个隐性影响因素,即企业声誉、企业文化与组织柔性,并借助供应链合作关系发展演进路径以及实证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关键要看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能否相互信任、企业文化是否相容,信息是否透明共享,物流是否畅通无阻,资金是否分配合理等等。企业声誉是合作方对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产出能力和行为属性的一种综合性概括和全方位评价。声誉作为信任的功能等价物或替代物,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在合作关系的初建阶段,发挥着信息显示作用、隐性激励和强化作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声誉与关系质量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且对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的持久性、关系强度、多样性和公平性子维度也发挥着显著的间接影响效应。因此,企业应该确立高尚的价值追求,内强实力,外树形象,不断提升企业声誉,进而改善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组织结构作为一个配置企业职、责、权的结构体系,深刻反映着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节点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是否符合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要求,决定了物流等职能活动之间的协同程度,以及物流管理效率的高低,并最终影响着供应链合作绩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柔性组织结构与关系质量之间呈现显著的强相关关系,而且与关系质量的灵活性和沟通性两个子维度都有着显著的间接影响效果。因此,为了改善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企业应该努力实现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分权化、扁平化和团队化,保持与合作伙伴在物流、信息流和商流等方面的顺利流转。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观念和行为,进而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发展演变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影响作用。而且,随着合作关系的扩展和深入,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活力型企业文化对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且与关系质量的灵活性和沟通性两个子维度都有着显著的间接影响效果。因此,企业应该构建高度信任、开放合作的灵活性文化,人本文化以及学习型文化,来实现合作关系质量的改善,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构建了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验证了活力型企业文化、柔性组织结构、企业声誉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以及上述三个因素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的六条路径。论文最后借助两组案例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第一组案例是国美、格力与海尔。从国美与格力的纷争入手,剖析了传统产销关系的“脆弱”以及“零和关系”的实质,同时又对国美与海尔合作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及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第二组案例重点分析海金物流与ABB(北京)公司之间高质量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在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即建立长期战略导向的活力型企业文化,实施供应链环境下的组织变革,提高企业声誉以增强企业间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