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政府统计来说,其不仅是政府行政信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更是政府行政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统计公信力代表着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公众对于政府工作和行为的信任程度,其意义不言而喻。本文基于政治信任理论,运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对T市政府统计公信力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统计公信力的目前的状况,剖析其成因,进而得出相关改进意见和建议,提出一些整改办法和措施。通过研究发现:第一,政府统计机构是指政府专门从事统计工作,负责辖区统计数据发布的部门,政府统计数据是指政府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地方政府统计公信力就是人们对地方政府发布的数据的信任程度。提高地方政府统计公信力有助于加强机构自身建设,有助于重塑政府形象,有助于进行科学的决策,有助于政府履行职能,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第二,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政府的统计公信力较低,但是没有低到难以逆转的地步,还是有许多民众信任政府的统计数据,并且对于统计公信力以后的走势,大多都抱有较乐观的态度。第三,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产生、公布、接收以及公众对数据的主观感受。地方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客观成因有:工作难度较大、方法不够科学、数据质量不高;地方政府统计公信力的主观成因有: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强、统计人员素质较低、民众对政府本身不是特别认可。第四,T市统计公信力较低,T市居民对T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造成T市统计公信力较低的成因主要有T市统计数据质量不高、T市统计人员的素质较低、T市统计工作透明度低和T市统计工作行政干预较大四个方面。第五,针对我们国家统计公信力较低的现状,共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和一个思路。建议分别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人员能力、提高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公众的统计指导工作、改进统计机构内部管理和建立政府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并提出了跨地区异地统计改进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