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券市场一直存在着所谓的“城投信仰”,认为城投债有政府信用背书,不存在信用风险。这也导致城投债市场虚假繁荣,债券产品良莠不齐,资产泡沫居高不下。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经济改革步入深水区,城投债券违约风险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剖析城投债违约案例,有助于深入理解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进而降低违约风险。首先,“17兵团六师SCP001”是首支在债券公开市场违约的城投债券。与其他发生非标产品(信托、资管计划)违约的城投债券相比,“17兵团六师SCP001”债券违约信息丰富,市场影响深远,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标本意义。因此,本文将“17兵团六师SCP001”债券违约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债券违约和城投债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确定了研究方向和论文框架。其次,本文回顾了中国城投债发展历程和典型城投公司违约事件,系统分析城投债违约风险产生机理,并从外生要素和内生要素两个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得出违约风险评估框架。本文试图揭露影响因素的现实基础,研究发现宏观政策、地方政府行为、公司经营和信用评级是主要影响因素,这也为下文论述奠定了基础。再次,本文从历史沿革、主营业务和公司定位三个方面全面介绍债券违约主体六师国资的基本情况,回顾了“17兵团六师SCP001”从发行到违约的全过程,并分析债券违约带来的后续影响。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按照前述框架依次从宏观政策、地方政府行为、公司财务指标和信用评级四个层次展开分析。第一,为消除城投公司的运行泡沫,国家出台多项管制措施,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六师国资的融资难度。第二,当地政府财政能力较弱,六师国资被财政部门挪用巨额资金。六师国资的业务结构在行政主导下频繁调整,不利于公司稳健经营。第三,六师国资过度依赖财政补助,自身盈利能力欠佳,缺乏抵御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第四,在整个案例过程中,信用评级公司未能发挥应有的风险警示作用。最后,本文归纳了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总体来看,六师国资出现债务违约是在政策调控、地方政府支持乏力和自身经营不善的多重因素叠加下,最终出现流动性不足,导致无法顺利按期履约。结合案例暴露出的问题,本文从城投债券市场建设、地方政府管理和公司经营等角度提出建议。同时,本文对课题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