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IGF-1R抗体靶向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对前列腺癌移植瘤超声显影的体内研究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面IGF-1R蛋白含量;制备以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面IGF-1R为靶点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通过建立载人前列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对前列腺癌移植瘤进行体内超声显影的实验研究。方法:(1)实验一中分别培养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2和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用免疫荧光法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面IGF-1R蛋白进行测定,再进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对两种细胞表面的IGF-1R含量进行比较。(2)实验二中购得20只雄性裸鼠用以建造人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并将成功成瘤的14只裸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和实验组两组,分别注射非靶向超声造影剂和IGF-1R抗体靶向超声造影剂,在超声检测下实时观察记录瘤体灌注情况,并将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成功培养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细胞,荧光镜下观察细胞呈绿色荧光,显示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面存在IGF-1R蛋白,Western Blot测定两种细胞表面IGF-1R含量,定量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达较正常前列腺细胞较高。(2)成功制得普通超声微泡和IGF-1R抗体靶向超声微泡,将两种微泡置于镜下观察,普通微泡组拒染,未显示绿色荧光,靶向微泡组染色阳性,可见荧光绿色。(3)经裸鼠静脉分别注射以上两种超声微泡,两组裸鼠瘤体组织回声呈现快进快出,二者显影强度达峰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但显示靶向微泡的峰值强度(TP)、曲线下面积(AUC)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前列腺癌细胞LNCa P、正常前列腺细胞上IGF-1R均呈阳性表达,并且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IGF-1R表达水平较正常细胞高。(2)生物素-亲和素法可以制得靶向超声微泡,并可以靶向性结合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进行超声显影。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ACR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回顾性评估观察者之间判读乳腺肿块的超声描述词和分类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乳房肿块患者138例,共检出152个肿块,术前行超声检查,均获得术后病理结果。使用SIEMENS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乳腺检查模式,记录背景腺体类型及病灶的位置、形态、方位、内部回
第一部分 MRI影像组学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经诊断性治疗、临床随访及病理确诊的95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和60例正常垂体的完整资料。将受试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09例)、验证组(4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垂体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对T1WI、T2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增加第12p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分析可能影响第12p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181例远端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80例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n=80);另101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第12p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n=101),分别比较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数据,根据患者住院时留存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对新霉素损伤后耳蜗基底膜组织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感音神经性聋寻求创新型治疗靶点。方法:建立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新霉素损伤模型,在该模型组中过表达FST基因,将三组基底膜组织培养后通过RT-PCR检测FST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观察上调FST基因对内耳毛细胞的影响,统计内耳毛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ELISA检测TNF-α、IL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的灌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99例接受TURBT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定期膀胱灌注治疗,灌注药物分别为吉西他滨和吡柔比星。按照使用灌注药物分为吉西他滨组和吡柔比星组。随访2年,记录两组的一年内肿瘤复发率、两年内肿瘤复发率和灌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尿、膀
目的:观察生精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少、弱精子症患者共95例,分药物组(n=49)和对照组(n=46)做观察研究。药物组给予生精胶囊口服3个月,1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治疗第4周、8周、12周记录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治疗第12周记录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药物组43例,对照组44例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药物治疗12周后,精液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目的:评价DTC术后患者首次行131I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侧腮腺及颌下腺99mTc O4-显像相关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一般临床资料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口干程度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核医学科首次行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完备的DIC术后患者共88例,利用唾液腺功能显像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摄取指数(UI)及排泌
目的:通过对比造瘘管术及传统造瘘术,观察一次性使用阻断式造瘘球囊导管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探讨一次性使用阻断式造瘘球囊导管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球囊导管造瘘将病例分为两组,(1)行传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传统造瘘组),共33例;(2)于术中距回肠末端10-15c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DNA甲基化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胃癌诊断和预后的DNA甲基化标记物,判断它是否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甲基化标记物。方法:1.选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胃癌DNA甲基化芯片数据,应用GEO2R筛选胃癌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行GO(Gene Ontology)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