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方式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静脉组(静脉麻醉)189例、静吸复合组(静吸复合麻醉)120例、局部组(脊髓或硬模外麻醉)18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临床因素的无复发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静脉组与局部组的无复发生存期均高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而局部组与静脉组的无复发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麻醉方式、既往膀胱肿瘤病史、病理分级、肿瘤数量、肿瘤大小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麻醉方式、既往膀胱肿瘤病史、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是肿瘤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的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均高于静脉麻醉和局部麻醉(P<0.05)。结论:麻醉方式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较局部与静脉麻醉可能增加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复发风险。
其他文献
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与新课改提倡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要求相契合。文章以《流动的组织——血液》的教学为例,分析“以生为本”的抛锚式生
无论是世俗生活还是宗教信仰,良心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在其作品中多次讨论了“良知”(synderesis)与“良心”(conscientia)的问题,特别是他对这两个词语的辨析有独到的见解。然而这个问题在当前学界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本文依托于托马斯·阿奎那的原始文献,从“良心”(conscientia)概念的词源意义入手,并将其放入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
“336”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关注学生的整体又关注每一个个体,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
历史地理学以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它具有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历史地理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
改土归流期间,由于大量的外地汉人迁入到雅江县进行摆渡、屯垦,有的汉人与当地民众通婚后并长期定居于此,雅江县本土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地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