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筋膜炎即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肌纤维织炎。多为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以局部肌肉组织疼痛、酸痛、肌肉僵硬、板滞重着感,常常发作反复。肌筋膜炎发生在颈肩部的筋膜和肌肉组织时称为颈肩部肌筋膜炎。本病常发生在老年人,目前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针对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有中药疗法,或手法按摩,或针灸、拔罐、膏贴以及小针刀疗法等,其中以针灸治疗运用较多。西医治疗主要为康复、药物和综合治疗。穴位埋线作为针灸治疗的方法之一,有腧穴针刺效应和埋线渗血的刺血效应,以及羊肠线对腧穴的持续刺激效应,通过经络调节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符合《内经》"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的思路。穴位埋线疗法可对穴位有长久的生理生物化学刺激,与一般毫针相比,具有治疗次数少、刺激时间长、疗效持久、疾病愈后巩固等优点。目前针对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的相关论文尚少,针刺与穴位埋线这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鉴于此问题,笔者希望通过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解答上述疑问,为今后临床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提供更优方法与思路。方法:本试验的操作研究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患者及招募的自愿者中实施,病例来源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共收集病例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方法,对照组予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组一周1次,电针组隔日1次,共治疗2周。记录治疗1周、2周后患者的VAS值、症状及体征积分,并对总体疗效进行评定。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临床治疗后,两组在改善患者疼痛以及症状及体征积分方面和治疗前对比,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治疗第1周和第2周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埋线在改善疼痛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两组方法治疗第1周疗效均优于第2周。4.治疗后,对两组症状体征总评分进行评定。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症状体征总评分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结果说明:治疗组在改善颈肩肌筋膜炎的症状体征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结论:本研究从科学、客观、严谨的临床数据中评定穴位埋线和电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可信度高。结果表明穴位埋线与电针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均有临床疗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我们常常可以被描绘得神秘美丽的东北地区风景所陶醉、被她娓娓道来的文字和哀婉的笔调所感染、被她深情关怀的人和物所打动。她执著地书写故乡的土地和底
研究了以膨胀石墨(EG)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共同填充聚丙烯(PP)体系的电性能、微观结构及其流变行为.结果表明,EG和MWNT的协同导电作用显著降低了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逾渗阀值,
目的:通过不同年龄段老年衰弱性疾病临床证型收集,总结老年衰弱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待揭示证型在老年衰弱过程中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临床研究200例老年衰弱
现代斜拉桥朝着超大跨度、极度柔性方向发展,非线性时域分析方法成为桥梁颤抖振精细化分析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本文回顾了大跨度桥梁颤抖振研究的现状,针对时域分析中存在的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随着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智能等管理思想的发展,企
贯彻检委会例会制度对于强化检委会职能作用,提高检委会的会议质量,规范检委会运行程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践中对于例会制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检委会的会议安排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未来债权让与如收费权的让与和质押、未来收益的证券化等在我国实务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必将为未来债权让与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
蔡先生问:我52岁,今年单位体检时血压和血糖均正常,但血尿酸却偏高,为520微摩/升。我并无痛风症状,请问是否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如要,又应如何用药?蔡先生提出的问题,确实是
为了研究苦楝(Melia azedarach)中的化学成分,我们采用柱层析的方法从苦楝的果实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mesendannin A(1)、(+)-Pinoresinol(2)、(-)-Eudesmin(3)、(-)-Drodehyr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约2.4亿人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达60%,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