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为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壮大县域经济规模的而进行的。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省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浙江、湖北、山东、辽宁等省从降低行政成本、推动制度创新、壮大县域经济等角度考虑,都已启动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有很多创新之处,在规范省市县三级政府间财政关系、调动基层政府经济发展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西部地区人口分散、公共服务水平低,在城市建设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同东中部地区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避免各类风险的产生。如何认识西部地区“省直管县”改革,探究其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就成为本文研究方向。财政体制改革风险危害严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和化解,将会波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影响全局的稳定。基层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它的健康运行是整个国家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改革中的基层财政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改革的成败。“省直管县”改革对基层政府即是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类风险产生,如何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避免危机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界定财政体制改革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风险的特征和形成机理。通过对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财政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四类风险的分析,选取了与之相对应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处理,构建了能够代表地方(县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风险信息的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风险预警模型,并根据指标体系选取了西部地区30个县的财政、经济、社会等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30个县进行改革可能面临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判。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风险的预控提出了配套性措施和建议:西部地区进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想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必须要有配套财政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加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