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成绩。而与此同时,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表现得愈发积极,以求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政治以及经济地位。二十一世纪之初,中国政府就明确地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上的方向。经过二十几年来的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已日趋稳定,正逐步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从理论角度出发,同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目的相比,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已从早期的优势型投资理论逐渐发展成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以学习先进技术为目的的。早期,发展中国家企图通过引进外资来获取先进技术,但由于技术的溢出存在区域性和地方化,通过吸引外资来获取技术溢出有其局限性,而对外直接投资弥补了这一局限性,能更直接地接触先进技术,获取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获取核心技术为目的而对外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或研发的行为,能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升级其产业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效率。从实证分析出发,对我国2003至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再分别从东、中、西部地区入手分区域研究,发现影响不同地区吸收技术溢出的因素却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应重在提高生活质量,带动需求,中、西部地区要重在金融经济环境的完善,特别是中部地区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发展还相对落后。为了更好地吸收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国内高新技术的发展,政府应引导企业向具有高新技术的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特别要注重对技术密集度高、溢出水平高的产业进行投资。企业要注重自身研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各地政府要针对各自发展的不同特点,加强建设限制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作用的方面,完善政府职能,提供有力的政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