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与书院的传统“学修”空间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文化的自信、教育的发展,依旧是当前重要的发展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国文化也在相互交融,文教类的建筑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表达,如何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适宜当代人使用的建筑空间,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传统文教类建筑中,书院与佛教寺院作为传播儒、释文化的载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建筑,其独特的空间形式投射出自身的教育文化和理念,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学习。
  论文主要以传统佛教寺院与书院的“学修”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保存较为完整且典型的34所寺院和30所书院进行实地和文献相结合的调研方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二者的学修空间进行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结合文献梳理在学修体系下寺院与书院空间格局的演进历程,并对二者的学修空间进行界定;然后,对寺院与书院的学修空间进行比较,先从整体空间再到讲学、藏书、居住自修三类单体空间,并结合寺院与书院的文化背景及教育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二者空间特征的异同,探索背后的规律;最后,总结寺院与书院在学修空间设计中的共性及方法,并以实践的方式运用到当代建筑设计中。
  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实际意义具体如下:
  (1)从教育的视角,依据寺院与书院各时期学修体系的不同,总结寺院与书院空间格局演变的历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交织影响,探索二者作为传统教育场所的文化内涵。
  (2)总结归纳寺院与书院学修空间的布局形式、空间序列组织、流线组织、空间营造以及单体建筑形制等方面的特征,探究建筑空间所表达的人文氛围和场所精神,发掘我国传统学修空间的独特价值。
  (3)比较研究寺院与书院学修空间的异同,并探索产生异同的背后因素。寺院与书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等影响下,呈现出空间的相似性;但因自身文化、学修体系等不同,反应在空间上又存在较大差异性。
  (4)跳出传统建筑造型、装饰等表象,总结归纳寺院与书院学修空间设计的内在特质,不仅为当代文教建筑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也使传统学修空间模式能够具备时代特征。
其他文献
自然通风不仅能够带来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还可以降低建筑使用时的能源消耗。而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标志性建筑及重要的学习空间,为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室内通风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以及身心健康。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中少有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风,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大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研究如何在高校图书馆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风就变得有意义,同时最终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为长沙地区高校图书馆被动式低
能源大量消耗问题已经开始导致环境恶化,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并提倡“四节一环保”。长沙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一定量的绿色建筑。近年来,随着长沙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人群涌入城市导致房价不断上升,住房问题逐渐严峻。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国家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安居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量持续增加。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既可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又
一、文献综述    国内很多学者对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如金燕华和迟文杰(2008)、沈艺峰和陈雪颖(2003)、汪宜霞和夏新平(2007)等人,分别从统计特征、噪音交易者等角度对IPO抑价现象进行了研究,对IPO抑价显现的原因与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释。  国外很多文献也指出,IPO存在抑价现象;如(Ibbotson,1975,Ritter,1984)。Rook在其1986年的论文中提出
期刊
西安的佛教发展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有大量佛寺遗存,见证了佛教的繁荣与衰落。西安佛寺不仅仅是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西安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今,西安佛寺作为典型的都市型佛寺,其功能定位已随着城市化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功能方面已不仅仅限制于佛事、法事活动等宗教性活动,礼拜祈福等民俗性活动以及参观游
安化茶业历史悠久,其作为湖南重要的产茶区兴盛于18-19世纪,构成了当时连接中蒙俄三国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业集镇作为重要的遗产类型,其空间形态的演变与湘茶兴衰的历史紧密链接。如何在遗产保护规划与城市建设中持续地、系统性地延续遗产内涵与历史街区的商贸活力是集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空间构型演变就是去解析空间关系中结构中心的变迁与茶业经济、社会意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需求的提升,建筑所要满足的早已不是人简单的生活功能需求。回顾建筑的发展历程,随着空间、场所等概念的提出,人对建筑的理念与观点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空间划分以及分类模式也逐渐显现出弊端。现如今建筑内各种形式的活动经常在同一空间下混合发生,空间变得不再像以往那么专门化,只能满足单一功能的空间,其缺陷在如今变得越来越明显。在高校,随着综合学科的推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同样也变得模糊起来。
CIAM(国际建筑师协会)在1933年发布的《雅典宪章》中将工作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四大基本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之一,办公空间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信息化时代下共享经济模式的推动,文创产业等新兴产业在社会中得到迅速发展,企业架构与工作模式随其发生转变,办公空间的格局也产生了较大变化。文创空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办公空间,是集合创新思想、新型服务模式、文化背景等多要素的新型办公空
我国民居建筑研究已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其研究已经由单学科研究逐渐转向学科交叉的集成研究,在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逾显重要。模因论自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之后,被广泛用于研究文化的进化与传播现象。由于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模因论在建筑研究中也具有适用性。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将模因论引入建筑领域而逐渐形成了建筑模因的理论。建筑模因为研究建筑形态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地
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完成产业园建筑的合理布局是实现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热冬季暖的气候环境,以及产业园占地面积大和建筑面积大的原因,使得夏热冬暖地区产业园建筑一直很难摆脱“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问题。以建筑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的特点来强化产业园建筑的布局设计,尽量减少产业园建筑的能耗,是实现夏热冬暖地区产业园建筑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研究内容从产业园建筑的热环境、风环境、以及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过快的问题日益凸显,装配式建筑的运用对于建筑能耗问题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建筑节能目前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表现活跃,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现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新焦点。
  基于此发展背景,笔者结合自身所处环境发现,湖南农村地区已存在自发性装配式住宅建设情况,但相对粗放的农村自建住宅且缺少正确引导,照搬国外装配式住宅形制显然与我国农村水土不服。在新型建造技术及新型建筑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