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方式,污泥焚烧处理已被广泛认识,但如何减少湿污泥焚烧中所添加的辅助燃料一直是人们的研究重点。本文是针对循环流化床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冷态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污泥颗粒与河砂混合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污泥颗粒水分、污泥颗粒与河砂的重量比对混合物料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污泥颗粒的重量比越大,混合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越大;污泥颗粒的水分含量越高,混合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也越大;污泥颗粒与河砂的重量比接近50%时,比较容易实现充分混合。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污泥颗粒与河砂混合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经验方程。在热态流化床内以河砂为干化介质,研究了单颗粒湿污泥的流化干化特性和破碎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流化床温度及污泥粒径对干化速率的影响都呈指数规律;污泥的水分越大,干化速率越大,但越容易发生破碎;当流化速度达到2倍最小流化速度以上时,流化床内物料充分流化,干化速率迅速增大,但流化速度再增大(从2倍到5倍最小流化速度)对干化速率没有明显影响。污泥颗粒的破碎主要以一次破碎为主,破碎前污泥颗粒的干化速率较小,但发生破碎后,污泥颗粒的粒径显著减小,干化速率迅速增大。提出破碎边界水分的概念,通过实验得到了破碎边界水分曲线。在基本的扩散传质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得到湿污泥在流化床内干化的半经验模型。在0.15MWth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湿污泥循环流化床焚烧干化一体化流程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进入干化器内的热灰流量和污泥的给入速度可以实现干化器和燃烧炉的稳定运行,干化后的污泥颗粒水分可达到20%以下,干化破碎后污泥颗粒平均粒径为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