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卫防身术早在18世纪中叶以后在欧美等国开始传播开,到了1905年有了第一本自卫防身的著作,到了20世纪90年代左右,自卫防身术课程开始在欧美部分高校中开展,到了21世纪后,自卫防身术课程发展成为了欧美国家各高校的必修课程。而我国关于自卫防身术课程的研究和普及较晚,直到1970、1980以后女子防身术的相关研究才开始出现,宣传和普及工作也才慢慢展开,其中的女子防身术课程更是直到21世纪才有所重视,再加之针对女性甚至是女大学生的犯罪案件越来越频繁,因此,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开展安全与自卫防身课程已到了紧要关头,也是大势所趋。本研究从社会需求、学校需求和女大学生自身需求等现实状况出发,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当前女子防身术课程开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国普通高校开展女子防身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大纲等文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对女子防身术课程的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进行了建构。研究表明:1目前,我国女子防身术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学生未学过女子防身术。同时,普通高校女子防身术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有接近一半的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未使用教材,各高校自编教材的能力也较弱。2教师作为课程建构的主体,缺少对女子防身术课程系统化的掌握,其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师的专业背景看,当前女子防身术课程的师资有相关教学能力,但是缺少针对性、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专业培训。3学生学习女子防身术课程主要是为了掌握防身自卫的技能和增强身体健康,以往课程缺少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内容与女大学生的期望内容不匹配。4大多普通高校未对女子防身术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建构,多是附属在武术课、搏击课等课程下,教学中只有技术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较低,其课程建构的欲望较小,场地器材的投入也很少。因此,本文建议:1处于决策的领导层应立足于社会的需求,从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女子防身术这门课程的建设工作,正在开设女子防身术这门课的高校,应加强课程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建设。2女子防身术课程的建构应将其性质归属到安全教育的范畴,而不单单仅是技术动作的学习,故而,其课程指导思想应包含“安全”和“体育”两种属性,并且安全的目标应高于体育的目标,同时,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实现安全教育的目的。3在教材的选择上,采用先自编教材,再选择统编教材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应避免传统的单纯技术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的相辅相成;在教学方法上,应多从实战角度出发,多考虑学生所需,立足于社会的发展,发挥当前互联网和移动工具的应用价值,为教学服务。在女子防身术课程的课堂上采用场景设置→对策、方案→归纳、总结的模式,积极倡导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氛围。4女子防身术课程是主要针对暴力犯罪和人身侵害的安全教育课程,因此必须注重技巧、策略、智谋等软件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