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宋经济与文化繁荣富庶的丰沃土壤中,唐开元以来就大量潜藏于教坊民间的慢曲长调迅猛发展,出现了“宋词革命巨子”柳永及“古今一大转移”之张先,为慢词的开疆与精构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北宋词人中,柳永第一个突破“花间”、南唐清辞丽句、小境短章而在长调慢曲中有大开拓与大创造。从内容上看,他创作了大量篇幅长、容量大、句式参差不齐,变化不居的慢词,来表现他“羁旅行役”的愁思,“偎红倚翠”的柔情,以及“百年无事”的承平气象;从艺术手法上来说,他创制的铺叙展衍的章法、细密妥溜明白家常的笔法以及融旧声创新曲的长调慢词,使得宋代词坛崛起了一个以他为开山祖的词派。张先继柳永而起,以小令作法写作慢词,精妙婉约,形成别具一格的“张子野体”。内容题材上,有深挚于情的真挚写情词,疏荡旷达的宴饮酬唱之词,吟咏都市风光、描摹岁时佳节的都市节令词。艺术表现上,深婉含蓄的“小令作法以入慢词”使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刻意绘影,制造警句,营造出了境幽韵胜的缥缈词境;词作中题序的进一步使用,提高了词的格调。张先“以小令作法写作慢词”,开启了慢词精密化的创作道路。张、柳的创作实践,创造了慢词的两个范式。慢词的生命方兴正艾,然其终有不足。此后,苏轼以“横放杰出”的天才,打开了“以诗为词”的新局面,拓展了慢词的新境界;秦观以精微要眇的“情韵兼胜”成为慢词范式延展的重要一环;周邦彦作为慢词的集大成者,醇雅浑厚,融旧求新,把慢词的章法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完成了慢词的完构。慢词范式的建构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宋文学与词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宏大的篇制为文人发抒奇情壮采,描摹天地万物,反映“小我”与“大我”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文学舞台,成为宋词成就的重要标志。此后,近至南宋,远波明清,“好之者终不绝也”,其文学史价值与意义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