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参与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活跃程度。在发达国家,他们早已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作为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在提升企业绩效方面发挥着自身巨大的潜能。相比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较晚,但是在政府施行一系列制度改革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持股制衡度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都有了稳步的提高,而曾经作为资本市场主导力量的散户的持股比例却不断走低。对于机构投资者在何时会关注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达到目标上市公司一定比例后,他们更有意愿为保护自身利益和目标公司绩效的提升出谋献策。同时,我国机构投资者迅速的扩张规模,试图通过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希望获得长期的投资回报的意愿已经逐步显现。一般来讲,机构投资者成为目标公司的大股东后,会以积极股东的身份介入公司治理,其效果最终会反映到公司绩效的改善上。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和检验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共六章,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了研究的意义,其次介绍了研究所使用的两个方法,最后说明了总体的研究思路,并简要勾画了研究的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从效率监督假说、利益冲突假说和战略同盟假说三个方面总结并综述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理论分析。本章首先辨析了机构投资者、公司绩效和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并客观的阐述了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研究所依托的三大理论,然后针对本文所涉及的机构进行了概述,包括其特点和类型等;最后,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为何及怎样参与公司治理,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实证研究和实证结果。这两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第四章根据第三章的理论分析部分,提出四个假设:(1)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其持股比例与下一期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后,上市公司绩效水平会因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而提高,其持股比例与下一期公司绩效水平正相关;(3)机构投资制衡度与下一期公司绩效水平正相关;(4)机构投资者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增加上市公司市场认可度,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高了公司市场价值,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变量、研究模型。第五章是本文的实证结果,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证实了第四章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第六章:研究结论、相关建议及改进的方向。该章首先根据前一章的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四个假设;其次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三条相关建议;最后,提出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在第四章实证研究部分,为了全面反映公司绩效这个变量,将公司绩效分为公司治理绩效、公司会计绩效和公司市场价值表现。对于公司治理绩效,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水平和法制基础五个角度来表达;对于公司会计绩效,本文选择每股收益(EPS)、资产收益率(ROA)来表达;对于公司市场价值表现,本文选择Tobin’Q来表达;本文选用了四个控制变量,包括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资产负债率(LEV)、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和虚拟变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类型(TYPE)。三个公司绩效变量的数据来自2010-201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而机构持股则采用前一期,也就是2009-2011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其持股比例与下一期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治理绩效有促进的作用.。(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后,上市公司绩效水平会因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而提高,其持股比例与下一期公司绩效水平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最终反映在了公司盈利水平和市场表现上。也就是说,如果机构投资者拥有目标公司更多的股份,这将有效促进目标公司盈利水平和市场价值得以改善。(3)机构投资制衡度与下一期公司绩效水平正相关。本文将前期机构投资持股制衡度(INZ)和当期每股收益和资产收益率(EPS和ROA)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制衡大股东利益从而提高公司绩效有推动作用。(4)机构投资者能有效提高目标公司市场价值,增加其市场认可度。本文以滞后一期的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指标(Tobin’Q)为因变量,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自变量,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的股份,会有效提高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资本市场,使公司获得较好的市场认可度。本文在发展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相关建议,主要提出了三点建议:(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限;(2)全面协调发展机构投资者,提倡多元化发展;(3)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总的来说,就是以多元化发展为基础,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加宽裕的法律和市场氛围,充分实现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改善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是:(1)在本文的研究中,研究对象更为全面,实证检验更加合理本文的研究对象总共包括八大类机构投资者,克服了以往以单个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的片面性,这样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具面性。为了分清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之间,到底是前者影响后者,还是后者影响前者,本文将公司绩效变量采用了滞后一期的处理,然后在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回归,这样,实证结果会更加合理;(2)通过计算公司治理指数(CGI)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绩效本文CGI的计算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指数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克服了在计算公司治理指数(CGI)赋予各部分权重时,由于主观性所导致的结果的不准确性。通过计算公司治理指数(CGI)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绩效。本文在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1)本文选择五个角度的11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但是对指标全面性的考虑难免产生疏漏,今后可以加入更多或者采用更能有效衡量公司治理情况的指标,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指标全面性的问题,这样得出的结论可信度更高;(2)本文将八类机构投资者合并在一起进行研究,没有对具体每一类分开研究,因为每一类机构投资者的特点和投资手段不尽相同,所以这样合在一起研究虽然更加全面,但是缺乏细致。所以今后的研究可以针对每一类机构投资者,研究他们对企业绩效作用力的不同,为他们的多元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政策提高理论依据,使机构投资者更有效的为改善上市公司绩效做出贡献;(3)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公司绩效,本文在进行回归时只是对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和公司成长能力四个变量进行了控制,考虑还不够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