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是从蚯蚓体内提取的一类纤维蛋白水解酶。它具有强烈的溶解纤维蛋白及血栓的作用,同时还能激活人体内自身的纤溶系统,因此既能溶解陈旧血栓又能抑制新血栓形成,所以蚯蚓纤溶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溶栓药物。由于蚯蚓纤溶酶是多组分的混合酶,不仅质量不易控制,而且药理药效作用复杂,因此最理想的溶栓药物是分离单一的高效低毒组分。但是,从蚯蚓中直接提取的单组分蚯蚓纤溶酶存在着分离纯化难度大、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所以,本研究的前期工作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纤溶酶活性最高组分7~#的基因构建成工程菌,期望实现重组表达,进而开发成新的溶栓药物。由于一个蛋白质的基因在何种表达系统中进行最佳的表达,是基因克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因此有必要采用多种表达载体和表达系统进行筛选,以期获得最佳结果。本研究进行了如下工作:将前期构建的大肠杆菌(E.coli)原核表达系统的温度诱导型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21-EFE诱导表达,通过对诱导条件(OD值和时间)进行优化,提高了EFE的表达量,但产物以包含体形式存在,采用了稀释法、流加法等多种常规复性方法进行复性。利用融合型表达载体pTYB11-EFE融合型表达,对诱导剂IPTG的浓度和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通过降低诱导温度使产物由包含体变成可溶性融合型产物;利用融合型分泌表达载体pMAL-p2X构建了表达载体pMAL-p2X-EFE-7~#,对诱导时间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较高的表达量,但发现产物没有明显的分泌表达,绝大部分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胞内。同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真核表达系统中利用多拷贝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进行分泌表达,尝试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的诱导温度,但表达量仍然低于2.5mg/L。上述的种种努力,没有得到最主要的预期结果,即没有获得具有纤溶活性的表达产物。尽管测序结果证明,克隆序列阅读框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蛋白质中的11个半胱氨酸以及糖链结构是否是影响空间结构和活性的主要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