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对斜拉桥拉索风振控制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拉索作为大跨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由于柔度大、质量小、阻尼小等特点,极易在外部激励下引发大幅振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有效地控制斜拉索的振动,减小大跨桥梁疲劳损伤或破坏具有重要意义。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响应快、可控性好、可调范围宽、所需外部能源少、适应性强等优点,使得其成为理想的斜拉索振动控制方法。作为它的一种形式,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因行程大、不易渗漏、安装空间小等优点,而适于斜拉索的风振控制。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对斜拉索振动控制方面做了较多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的体积补偿、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和性能试验、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及其逆控制电流、斜拉索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算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本文从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单体入手,采用课题组制备的CB22型磁流变液,设计制作了一台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对其进行了相关力学性能试验和参数模型识别,提出了基于最优等效模型的斜拉索半主动控制算法,分析了斜拉索-磁流变阻尼器系统风振半主动控制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有关结论如下:(1)设计了一种隔离式体积补偿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工作腔内磁流变液外渗至体积补偿腔或者体积补偿腔内空气跑到阻尼器工作腔的问题,并通过单出杆磁流变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2)采用课题组研制的磁流变液,基于统一优化设计的思想,设计制作了一台阻尼力1.5KN左右的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3)对研制的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电流、激励频率、位移幅值与阻尼力的关系。在性能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识别了阻尼器修正的Sigmoid模型,并将识别的参数模型模拟值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识别的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为追踪半主动振动控制中所需的实时控制力,在控制点实测响应的基础上,通过一种迭代方法来逆推参数模型的控制电流,以使得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际出力逼近所需控制力,并用随机信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4)提出了基于最优等效模型的斜拉索半主动控制算法,该算法在LQR主动控制的基础上考虑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的方向性优化了权系数,并结合一种很好追踪LQR控制力的等效模型。对加入磁流变阻尼器的斜拉索进行了随机风振下半主动控制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半主动控制减振效果显著且优于最优被动控制。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能否找到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来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近些年,地面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其
钙离子介导的信号通路(Ca2+signaling pathway)广泛地参与了真核生物中的各种生理活动过程,包括生长发育、细胞分裂、分化、程序性细胞死亡等等。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微小变化
在现有公路桥梁建设中,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为主的中小跨径桥梁在数量及长度上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小,加之交通量的迅猛增长以及长大重车的不断增多,在反
MicroRNAs是一类具有~21个核苷酸的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在动物和植物中普遍存在,参与转录后水平基因表达调控。植物miRNA功能涉及调控细胞分裂、分生组织分化、器官边界建立
外界食物压力水平对灵长类社群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而了解群内个体的竞争与合作模式是探究群体应对食物压力能力和自然选择压力对物种选择效应的基本内容。在灵长类的社会体系
随机性作为自然现象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对结构物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使用舒适性有很重要的影响。随机振动理论是随机过程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
目前临近枯竭的传统化石燃料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致使生物能源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其中藻类生物能源也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微藻含油量高、生物量高、材料易培养和采收、
混凝土作为目前主要建筑材料,对其性能革新研究浪潮从未间断,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运用新型纳米矿粉改性传统道路材料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现代混凝土逐步向应用多
半导体中的磁电阻效应不仅在低磁场下具有与巨磁电阻效应相媲美的磁敏感性,在强磁场下也具有线性磁电阻效应,因而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硅材料具有丰富的资源,低
随着西北地区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黄土高填方站台的沉降病害愈显突出。因此,揭示黄土高填方站台的沉降特征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意义重大。本文依托某高速铁路客运站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