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研究目的: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 CC)是胆管上皮起源的仅次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常见肝脏恶性肿瘤,CC预后较差,近些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通过手术获得根治性切除是目前临床处理CC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CC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早期诊断对改善CC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蛋白质组学手段筛选人胆汁中潜在的胆管癌肿瘤标志物并初步探索其在胆管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课题通过临床上收集胆管癌及胆石症患者胆汁后,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PAGE)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构建了人胆汁(CC VS.胆石症)的差异蛋白表达谱。接下来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差异蛋白表达谱中的部分差异蛋白的定量结果以及组织定位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进一步采用BioGPS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挑选SSP411(又名SPATA20)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方法检测SSP411在CC、胆石症及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作为新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最后利用人胆管癌细胞系HuCCA-1对SSP411在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在2-DE的结果中一共发现了108个差异蛋白点,通过MALDI-TOF/TOF成功鉴定了97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8个是在CC患者胆汁中高表达的。紧接着我们从中随机挑选了PGAM-1、PDIA3、HSPD1及SSP411在个体胆汁样本中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这4个蛋白均在CC患者胆汁中高表达。同时,利用胆管癌组织样本进行的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的结果也显示它们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最后,我们利用ELISA对SSP411在CC、胆石症及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并提示SSP411能很好的将CC同胆石症和正常人区分开,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3%。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利用RNAi干涉胆管癌细胞中SSP411表达后,能显著地降低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综上,我们成功构建了人胆管癌胆汁蛋白的差异蛋白谱系,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CC相关标志物的候选库。后续的研究提示SSP411可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CC诊断标志物及生物治疗的分子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