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码多址接入以及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已经不能满足海量用户接入的需求。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备选多址方案,由于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复用更多的用户数据而备受瞩目。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就是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一种。在发送端,SCMA将比特数据直接映射为从预先设定的码本中选择出来的复多维码字,不同层的码字在相同的资源上以稀疏扩频的方式进行非正交叠加;在接收端,利用码字的稀疏性对用户数据进行联合检测,然后通过信道译码解调出相应的比特数据。与正交多址相比,SCMA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系统频谱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SCMA的基本编码原理和一些关键技术,包括SCMA编码和复用方式、SCMA多维码本的设计、接收端经典的检测算法,并对两种经典的检测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其次,基于以上研究给出了上行系统容量。在此基础上,针对容量最大化的码本和功率分配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码本分配方案,但是该方案并没有考虑用户间干扰信息的影响。本文将用户间的干扰信息动态地考虑到分配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容量最大化的码本分配和功率分配方案,并且与几种经典分配方案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最后,针对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本文对SCMA与多用户MIMO系统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在MIMO系统下的分簇模型,建立了SCMA系统的分簇模型并给出了系统容量;针对减少用户簇间干扰和提高系统容量的目标,介绍了两种簇间预编码方案和一种基于信道相关性的用户分簇方案,但是该分簇方案只适用于信道相关性高且每个簇中只有两用户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相关信道用户和非相关信道用户的改进分簇方案,该方案不仅降低了分簇的复杂度,而且对每个簇多个用户的情况同样适用。
其他文献
无线通信系统经常会遇到环境中各种噪声的影响,从而使系统的性能受到损失,比如热噪声,宇宙噪声等等。在这其中,由于高压线、发动机点火、荧光灯、电焊等人为活动而产生的人为噪声
极化码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信道编码技术,是目前唯一一种在二进制离散无记忆信道下被理论证明能达到香农限的一种信道编码。同时极化码有着极低的编译码复杂度,2016年11月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现代高分辨微波侧视成像雷达,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至今已经获得飞跃式发展,因其可以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不分
移动Ad Hoc网络(MANET)是在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彼此通信的无线节点的集合。在Ad Hoc这种网络架构中,各网络节点具有无需基础设施支持、高动态性、无线通信以及多跳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具有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数字电视已经给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的多媒体视听享受。虽然移动数字电视已被运用于不同的领域,但现有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方式
本文综合使用了介质振荡器(DRO)、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锁相环(PLL)、倍频和混频等技术设计并制作了线性调频源。本文设计的线性调频源有三个显著特点:高线性度、高频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最逼近香农限的信道编码之一,近年来成为很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与其他信道编相比,LDPC码具有很多优点,比如:LDPC码校验矩阵的稀疏性导致其编码复杂
本文研究了基于门限处理的信道估计算法,从理论和实验上对信道估计算法中的去噪、克服多普勒效应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阐述了信道估计算法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接着对
随着无线设备和应用的日剧增加,移动Ad Hoc网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分布式,多跳,自组织的无线网络,Ad Hoc网络在军事战场,灾难救助,个人通信和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