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联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桑色素-酸性高锰酸钾化学发光新体系,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同时,基于青霉素钠和氨苄西林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对桑色素-酸性高锰酸钾体系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对这些药物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工作目的是拓展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检测方法及扩大了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范围。 论文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化学发光分析概述及酸性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测定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化学发光分析概述 介绍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装置,对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展望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二章 酸性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进展 主要就近十年酸性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共引用文献65篇。 第三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测定的常用方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电化学法及化学发光法等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共引用文献57篇。 第二部分 桑色素-酸性高锰酸钾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 实验发现,桑色素-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据此本章首次建立了桑色素-酸性高锰酸钾这一新的化学发光体系。在0.3mol/L硫酸介质中,桑色素的浓度为1.0×10-4mol/L,高锰酸钾的浓度为4.0×10-4mol/L时,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最大。将该体系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能大大拓宽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第三部分 桑色素-酸性高锰酸钾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