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国内市场的发育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中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问题上,传统观点认为,近代中日历史的不同面貌,主要是由近代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工业化的不同成效所决定的。但是我们纵观经济学和经济史理论的发展轨迹,却不难发现,工业化只不过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由需求引发的市场的发展。马克思就曾经讲了17世纪以来世界市场工商业和航运业的大发展,怎样造成“超过了生产力的需求”,终于促使大机器工业的诞生。在近代中日经济发展问题上也是如此,市场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两国工业化甚至是整个近代化的进程。所以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考察近代中日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状况,相应的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变迁,以及从市场化进程角度对近代中日国内市场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综合采用了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分别介绍了近代中日商品市场的形成与扩大的发展状况;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近代中日国内市场的发展动因,介绍了近代中日政府为发展国内市场所分别制订和颁布的各项措施和政策;采用产品的市场化、要素的市场化、企业的市场化、政府对市场的适应程度、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五个综合指标测度了近代中日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找出了中日这两个东方国家在近乎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却走上截然不同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国际资本对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重组的影响,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二十多年来外国资本在中国的贡献,最后提出了在我国从微观上的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上
核心能力理论的提出源于对企业竞争优势特别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分析,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相互交融的成果,在这一交融过程中,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战略管理研究更突出了强调发展一种揭示企业内部本质的实用理论,二者的完美结合提供了全新的企业分析理论,即企业核心能力论。纵观世界诸多著名跨国公司其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每一个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具备较强的核心能力,都注重核心能力的不断运用和提高。
该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先介绍了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来源与演进,然后在其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制度创新的涵义、方式以及制约因素.第二部分,中国金
本文运用外部经济、集聚经济、新竞争经济和社会网络经济理论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深入剖析,分析了形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对中国三种类型集
该文从分析投融资主体结构变迁入手,将理性进化假设和博弈论方法引入理论框架,按照市场现象、主体行为、市场反应等三方面的说明顺序,解释并分析了1993-2004年间我国再融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