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属(Saxifraga)植物,全世界约400多种,我国有203种,主要产于西南、青海、甘肃等省的高山地区。虎耳草科植物大多为清热、解毒、消炎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抑菌、抗病毒、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抗雌雄性激素、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护肝等作用。该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萜类、挥发油、多酚类、糖苷类、有机酸类。篦齿虎耳草(Saxifrage umbellulata)是一种常用藏药,藏医用其干燥全草入药,藏药名松滴,其味苦、性寒,具有清肝胆之热,排脓敛疮,治肝炎、胆囊炎、流行性感冒、发烧及疮热等症。查阅文献,对篦齿虎耳草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对篦齿虎耳草(Saxifrage umbellulata)全草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我们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手段(硅胶柱层析色谱,MCI柱层析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色谱等)和现代波谱技术(EI-MS,IR, UV, NMR等)对篦齿虎耳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鉴定了2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属于黄酮类,香豆素类,苯丙酸类,萜类,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经鉴定25个化合物的结构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正丁酯(4),槲皮素-3-O-p-D-[2”-(E)-阿魏酰葡萄糖]-7,4’-O-β-D-二葡萄糖苷(5),杨梅素(6),丁香亭(7),(3R)-8-羟基-6-甲氧基-3-十一烷基-3,4-二氢异香豆素(8),4-O-咖啡酰基奎宁酸(9),3,5-二咖啡酰奎宁酸(10),香豆酸(11),Hirsutenone(12),(5R)-5-羟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1-(3,4-二羟基苯)-3-庚酮(13),5(S)-丁氧基-1,7-双-(3,4-二羟基苯基)-3-酮(14),5(S)-丁氧基-1,7-双-(3,4-二羟基苯基)-3-酮(15),毛地黄内酯(16),3,7,11,15-四甲基-2-十六乙酸酯(17),α-棕榈酰-p-亚油-α’-亚油-甘油(18),植醇-1-己酸酯(19),十五酸十七酯(20),DGDG(21),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亚乙基三胺(22),p-谷甾醇十六烷酸酯(23),β-胡萝卜苷(24),链格孢毒素(25)。此外,我们运用牛津杯法对篦齿虎耳草不同极性部位浸膏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篦齿虎耳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浸膏对5种受试菌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二者抑菌作用均随样品浓度增大而增强。石油醚部位浸膏对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其余三种受试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抑菌作用也是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本论文对虎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对篦齿虎耳草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做了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虎耳草属植物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