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移动音频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nem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移动音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技术方面不断更新,内容方面持续丰富、优化,注意力与时间是媒介经济争夺的资源,而移动音频的实时性、交互性以及伴随性迎合了人们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用户规模极速增长。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电子时代点对面的广播收听,再到数字化时代点对点的个性化收听,媒介技术的每一次更新,都对传播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移动音频技术不断进步,用户规模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移动音频的国内研究现状和媒介环境学派理论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分析,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移动音频自身具有怎样的媒介特性和传播特征,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的,以及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媒介环境学聚焦媒介本身,关注媒介自身的技术构成,符号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传播偏向和社会影响。论文以媒介环境学派核心理论为主要支撑,以移动音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探讨移动音频媒介自身的媒介特性、传播偏向、传播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移动音频的系统考察,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移动音频运用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语音、云存储等新兴技术,移动音频的符号系统包括人物符号和声音语言符号,这些符号构成移动音频意指的丰富多样性;在传播偏向方面,移动音频具有空间偏向,延伸了听觉感官,构建了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场景。其次,在进一步探讨移动音频的演变规律,指出移动音频具有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互动形式多样化、内容资源丰富以及受众满意度提升等传播特征;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四元律分析出移动音频的变革规律,其提升了受众参与度,改变了受众单向被动的接收方式,再现了群体听书场景,发展趋势为场景化和智能化方向。然后,在移动音频的影响研究方面,论文认为移动音频形成的传播环境在宏观上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形成新的媒介经济形式,改变着传媒格局,也使文化的生产与消费发生巨大的变革;在微观上,移动音频成为个体生活的一部分,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个体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生存方式。最后,文章对移动音频环境进行了辩证思考。移动音频为大众提供信息满足的同时,也存在为大众构建“信息茧房”的潜在危险性,而且媒介行业内把文化商业化的产业现象值得人们深思。理论的分析目的是为具体实践做参考,文章在此为传媒行业、政府机构和媒介使用者提出构建媒介环境平衡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在克隆获得山羊C/EBPα、C/EBPβ和C/EBPδ基因序列基础上分析该家族成员序列特征,明确组织表达特性,并揭示3个基因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
目的:总结武汉地区52例普通型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COVID-19普通型25例和重型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
种类繁多的文学作品权属纠纷案件之中,对于侵权的认定大多适用同一判断规则,即"接触+实质性相似"原则。然而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界限不明使得个案与个案之间仍然存在裁判的差异
概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确立、巩固和发展过程中,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法制化建设方面的推进,提出今后加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法制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校资助工作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资助工作对象的大学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心态。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些新动态的发展,对
学科制是一种基于学科组织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结构、学术运行机制,是大学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制度,也是现代大学基层组织制度的创新。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目的: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巢低储备(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中,应用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分
法律移植是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的比较研究,有选择地借鉴或移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从而改进本国的立法。中日两国都经过了由“闭关锁
文化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任何社会组织必须利用一定的文化形式和载体为其目标服务。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把追求进步文化作为党的历史任务。当今应从文化的
将长三角建设成实施新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区,并将其打造成为具全球竞争优势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想,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