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eolin-1在胃癌中的表达下调及其生物学意义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背景 80年代以来,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入肿瘤研究领域,尤其近几年,在肿瘤研究中取得的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就是发现绝大多数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是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组成成分。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到目前为止,概括起来可分为:(1)环核苷酸类信号传导系统;(2)磷酸肌醇信号传导系统;(3)蛋白激酶/磷酸酶信号传导系统;(4)离子通道;(5)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途径。在肿瘤转化、生长及恶性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如EGF、PDGF等都是以MAPK发挥作用的。Caveolin-1就是参与信号传导系统的一类蛋白分子。国外研究发现Caveolin-1在许多癌细胞中表达下调或缺失,但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我们分析了候选抑癌基因Caveolin-1在非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手术切除标本,经冷冻、切割、定点选取等处理后,用自制的阵列制作仪,在组织阵列载体上,以一定顺序,固定间距制成冰冻组织微阵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HC)染色 (通用型二步法) ,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检测103例冰冻标本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其中胃癌56例、非癌粘膜29例、肠上皮化生11例、异型增生7例,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并且分析Caveolin-1的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其中Lauren分型,肠型26例,弥漫型29例,混合型1例;组织学类型按WHO(1990年)为标准,乳头状腺癌5<WP=5>例,腺癌高分化型5例、中分化型10例,低分化癌28例,印戒细胞癌8例;临床病理分期,早期6例,进展期50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林巴结转移34例。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9例样本,胃癌、非癌胃粘膜、异型增生检测Caveolin-1的表达。将胃癌与非癌胃粘膜配成一组,共12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Caveolin-1的表达。将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细胞培养达80%饱和状态,以此细胞作为实验细胞,采用RT-PCR方法分析Caveo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 (1)IHC的实验结果显示,Caveolin-1蛋白表达以细胞膜和细胞浆出现棕黄色染色为阳性细胞。非癌胃粘膜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肠上皮化生呈阳性表达,异型增生呈微弱阳性表达,而大多数肠型、弥漫型胃癌以及印戒细胞癌则呈阴性表达。Caveolin-1在非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25/29)、81.8%(9/11)、57.1%(4/7)、17.9%(10/56);胃癌与其它各组间的阳性率有差异(P<0.01,P<0.05)。虽然进展期胃癌的Caveolin-1阳性率(16%)低于早期胃癌(33.3%),但无统计学意义。弥漫型胃癌的阳性率(7.0%)低于肠型胃癌(26.9%, P<0.05)。印戒细胞癌的表达率最低(0/8),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4/15, 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Caveolin-1阳性率(9.7%)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1.8%, P<0.05)。(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veolin-1表达有差异,但无明显规律性。(3)RT-PCR结果示Caveolin-1 在MGC803和BGC823胃癌细胞中表达下调。结论 候选抑癌基因Caveolin-1随着胃癌的发生发展而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它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细胞间的粘附性降低、游走性提高和血管形成活跃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胃癌罹患风险和生物学行为的新指标。
其他文献
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教师都重视物理的试题训练,通过布置大量的物理作业来训练学生以此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但是教师对于作业的修改,大多只是停留于对作业进行对错打分,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是杨柳科中最古老最原始的树种,是生长在盐渍化荒漠地带的高大乔木之一。成年胡杨叶片呈多态性,表现为幼龄期叶片呈狭长披针形,随着枝条年龄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124例骨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
运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和沪科版4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力知识点的位置、呈现顺序、课堂引入、力的概念和实验几个方面分析比较,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