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为什么没有兴起在中国?——中西方重商主义思想比较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经济思想成为了西欧主流经济学思想,并且成为了当时西欧诸国制定国家政策的理论依据。西欧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在于认为世界财富的总额是恒定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因此主张以国内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赚取利益。经历了这一段重商主义时期之后,西欧诸国也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因此,西欧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可以说是一种在变革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经济学说。  与西欧社会的重商主义时期不同,中国也存在着重商思想,即在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支持私人商业发展、呼吁提高商人地位的经济思想。中国重商思想的特点在于支持商业发展的思想始终被重农思想所压制,一直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思想的主流。因此与西欧重商思想强调对外贸易、赚取差额利润的理论重点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商思想着重于探讨商业发展与农业之间“本末”关系、私人商业与官营商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人地位等等问题,对外贸易等西方关注的理论重点直至清末才有了力比较明晰和完整的论述。  毫无疑问,由于社会整体环境的不同,中西方的重商主义思想存在着不同,本文希望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分析,从这二者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原因出发,比较分析中西方重商主义的不同点,并尝试从社会、文化等角度来解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其他文献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机构,行使决策职能和对经理人员的评价与监督职能,其运行质量如何,是关系到公司长远发展与广大股东利益的关键所在,并对公司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探寻董事会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对激励董事会成员行为、完善董事会结构、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及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现有许多研究仅仅把董事会看作一个黑箱,直接测量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而忽视了董事会具体做些什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