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运而生,这门课程的实施不仅为小学生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也为小学德育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小学德育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也考验着每一位小学德育教师的教学素养。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是指小学德育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外显的或内隐的,能够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能力和品质。本研究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及《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从德育教学理念与师德、德育教学知识和德育教学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的结构。其中,德育教学理念和师德包括学科认同与自信、先进的德育教学观、良好的师德修养;德育教学知识包括儿童道德发展知识、学科德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德育教学能力包括价值阐释能力、道德想象力、教学资源挖掘与整合能力、教学方法选择能力、情境创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情感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并运用访谈法,调查研究了西安市197名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认识与理解不透彻、法治素养不强、专业意识淡薄、德育教学知识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活动组织能力与评价能力较弱。对此,本研究认为,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的缺失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高校职前培养缺失、学校组织引导不力、教师内在动力不足。最后,本研究从国家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学校组织积极引导培养和教师自身持续修习涵养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的策略体系。国家层面的策略具体包括开展职前教育,进行评价督导,加强业务培训。学校层面的策略具体包括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派遣教师外出进修,邀请专家进校指导,创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层面的策略具体包括坚定教育信念,转化儿童视角,提升情感素养,实践道德修养,融会学科知识,积累法律知识,精心研读教材,留心生活点滴,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反思。
其他文献
<正>加强物业公司成本管理的意义在八十年代初期,政府推行物业开放政策至今,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服务已全面发展并广泛推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这必然提高了对城市生活服务水平的要求,根据业主和用户需求,物业管理行业提供先进的楼宇管理服务,例如:楼宇及公用设施的维修保养、环境及绿化管理、综合公用设施维修等,物业管理可谓是物业发展的延续,是一种综合的服务方式,为改善房地产开发和运营奠定了
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塑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五育并举的根本要求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实现德育渗透,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与行为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指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价值,提出德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旨在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同时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德育成效。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一次将“日常家事代理”的概念引入国内,它不仅是对“日常家事代理”的合理性与特殊性的肯定,而且周延了我国有关“日常家事代理”的相关规定。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对日常家事代理制度的细节进行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日常家事代理权的问题却很多。该文着眼于我国现行日常家事代理权的相关法律规范,从历史发展、立法目的、制度规范等方面对日常家事代理制度做了详细研究,并结合司法实务中的实证,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夫妻双方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涉及的事项以及可能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变得愈加复杂。为了简化夫妻间代理行为所需要件、维护婚姻家庭稳定和市场交易安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首次在立法层面确立了家事代理制度。即夫妻双方在家庭日常生活范围内互为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进行民事活动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双方共同承担的制度。但《民法典》第1060条对家事代理的规定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大型机械装备在制造行业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目前,螺旋压榨油脂分离设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出油率和压榨级数等方面,存在用户需求与功能指标难以转化、设备优化目标多变和难以确定设计要素等问题。本课题以螺旋压榨油脂分离设备为研究对象,结合价值工程和质量功能展开原理(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从用户需求、功能优化、人机操作和外观
《民法典》第1060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日常家事代理制度,赋予夫妻在日常家事范围内的相互代理权,明确了家事代理行为在夫妻间和对第三人的效力。但日常家事代理权主体范围的规定不够明晰,日常家事的范围也未予明确规定,家事代理权效力的规定过于笼统。日常家事代理权属于法定代理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法定代理。日常家事代理行为能否产生代理的法律效果,产生何种法律效果,取决于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是否具有夫妻身份关系及代
为进一步保护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交易安全,我国《民法典》第1060条中家事代理制度应运而生,然而现阶段家事代理制度的实现现状未必符合立法初衷。日常家事代理基于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产生,应当是以保护婚姻家庭关系为前提,维护交易安全更多是为了解决和应对婚姻家庭中夫妻与第三人债权债务之间问题的需要。因家事代理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不仅在于夫妻之间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负担性债务行为,诸如夫妻一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的改革与完善,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全面高效的德育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小学时期的教学任务不再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
我国虽然一直存在家事代理相关法律规定,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才第一次明确规定家事代理制度。通过对家事代理理论及实践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分歧点主要集中于家事代理的性质、家事代理的范围、家事代理的法律效果三方面。而法律对于家事代理的规定较为笼统,有较大解释空间,需要进一步明确,以减少理论及实践中的分歧。在有关家事代理性质的五种学说中,合伙说、意定代理说、特种代理说、表见
文化差异是影响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借助Hofstede国家文化模型及其六个文化维度数据,将国家间的文化差异转化为可计算的文化距离,并以此对中国对外传播目标国进行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