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伴发肾性贫血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应用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慢性肾脏病及伴发贫血患者的特征分析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从辽宁省沈阳市某三甲医院肾脏内科出院且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KDIGO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了CKD 3、4、5三个期,对病因及构成进行分析;按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伴发肾性贫血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应用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慢性肾脏病及伴发贫血患者的特征分析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从辽宁省沈阳市某三甲医院肾脏内科出院且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KDIGO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了CKD 3、4、5三个期,对病因及构成进行分析;按是否并发肾性贫血分为非贫血与贫血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探究影响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第二部分: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对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2月,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肾性贫血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的研究,并提取所需数据。采用Stata15.1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342例患者,其中,CKD 3期患者58例,4期115例,5期169例;男性216例,女性126例;病因分析中,糖尿病肾病最常见(21.93%),其次是慢性肾小球肾炎(5.26%)、高血压性肾损害(3.80%);基础疾病统计中,高血压最常见(89.18%),其次是糖尿病(47.37%)、高尿酸血症(21.35%);并发症中,贫血最常见(75.44%),其次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9.88%)、肾性骨病(9.06%);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比较显示,贫血组的年龄、甲状旁腺激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胱抑素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磷、血清钾浓度偏高,BMI、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压积、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钙、血二氧化碳总量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胱抑素C水平的增高、性别为女性是并发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第二部分:共纳入21篇文献,共24项研究。10项研究针对非透析患者,共1120例;对比安慰剂组,HIF-PHIs组明显增加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水平,明显降低铁调素、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高血压的发生,明显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14项研究针对透析患者,共1887例;对比对照组,HIF-PHIs组明显增加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水平,明显降低铁调素、铁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CKD病因学中,糖尿病肾病最常见,其次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CKD患者基础疾病中,高血压最常见,其次是糖尿病、高尿酸血症。CKD并发症中,肾性贫血最常见,其次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并发贫血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胱抑素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磷、血清钾水平明显增高,BMI、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压积、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钙、血二氧化碳总量水平明显降低。年龄、胱抑素C的增加、性别为女性是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2、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对非透析和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升高血红蛋白及增加铁利用率的效果显著,且与安慰剂相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相较安全性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中国东北地区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百分位数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共2513例,经过纳排标准,筛选出1275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nc diamniotic,DCDA)和144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胎孕妇。所有孕妇均来自于中国东北地区。合并相关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126例,其中病理回报: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4例、子宫内膜息肉52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0例。术后随访1-2年,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内膜厚度、BMI、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症或腺肌瘤、合并子宫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粘连复发的有效性、安全性,以指导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157例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分别留置宫角型子宫支架(试验组1)、Foley球囊导尿管(试验组2)、宫内节育器(试验组3)或不留置任何装置(空白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行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术
目的: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其临床表现与单纯性子宫内膜息肉类似。目前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方法主要有超声、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三种。文献报道中超声对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诊断率较低,而宫腔镜和诊断性刮宫虽然诊断率较高,但操作复杂,且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对受检者生理状态要求较高,因此探索一种非侵入性且诊断率较高的检查方式具有重要意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主观层面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全子宫切除前后手术操作本身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全子宫切除术后主要盆底障碍性疾病症状的发生率,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相关指导及诊疗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性收集因妇科良性疾病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盛京医院妇科泌尿盆底疾病病房,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40-55岁未绝经患者。共收集完整患者资料105例,其中
目的:探讨孕妇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收集2010-2019年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并诊断为肺栓塞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共42例),根据就诊时间及孕周按照1:4的比例匹配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未发生肺栓塞;采用巢氏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收集所有孕妇的相关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同时分析既往三种用于评估肺栓塞可能性的评分方法:Wells法,Geneva法以及Years法
目的:评价宫颈提拉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对出血量、输血量及子宫切除率、术后ICU入住率、术后住院日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统计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终止妊娠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经腹超声凶险评分≥10分)病例共57例,对其基本临床资料及术中、术后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终止妊娠。根据手术止血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术中采
目的:明确宫颈腺体区的监测联合宫颈长度及IGFBP-1/fFN双联定量检测试剂盒阴道分泌物定量分析预测早产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为早产的预测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2019年7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具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20周-孕34周的单胎孕产妇共61例。通过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变化,宫颈腺体区是否存在,并采用IGFBP-1/fFN双联定量检测试剂盒阴道
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前列腺上皮和基质细胞过度增殖。目前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主要是5α还原酶抑制剂,但长期使用会引起一系列毒副作用。本研究观察了绿藻的天然提取物-胶球藻多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小鼠的治疗作用,并重点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使用经典的丙酸睾酮诱导法构建良性前列腺增生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良性前列腺增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与染色体异常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盛京医院门诊的单胎妊娠的胎儿VM病例237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收集的病例分组,按照VM的程度分为轻度组(10-12mm)、中度组(13-15mm)、重度组(≥15mm);按照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为孤立性侧脑室增宽(isolated ventriculom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