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水陆画中人物服饰及织物纹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陆画是我国佛教、道教举办水陆法会时所使用的绘有佛、儒、道三教人物的宗教画,以水陆卷轴画和水陆壁画为主,使用时成套出现,一般分上下两堂。本文在探讨水陆法会的信仰来源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元明清水陆画为研究对象,以宝宁寺、首都博物馆藏水陆卷轴画、长江中游纸本水陆画(共计361幅,各类形象2460余身)和山西省境内的青龙寺、永安寺、公主寺水陆壁画(共计394平方米,各类形象1590余身)为样本,对水陆画的内容、遗存分布、题材、功能、粉本的传播和对唐代道释人物画的继承等方面作了阐述,着重对水陆画中人物服饰及织物纹样展开研究,并对部分织物纹样作了数字化复原及设计探索。影响水陆画中人物服饰的因素包括有佛、儒、道三教教义、三教服饰的冲突与糅合、统治阶级个人喜好及宗教服饰改革;水陆画中佛装、菩萨装、明王装、罗汉装、道教仙真服饰受宗教服饰规范的制约,其服饰宗教特征明显且形成着装定式;水陆画中其他人物如民间诸神、往古人物、地狱鬼众等则以人间帝王冕冠服、贵妇礼服、文武官服、平民服饰为参考并借鉴披帛、璎珞、兽皮等对诸神服饰进行夸张和想象,使其神仙化;在服饰的时代性上受到宋、元、明三个朝代服饰的明显影响;因此,水陆画中的人物服饰整体表现出宗教性、世俗性、多样性、真实性、夸张性、程序化等多种特征。织物纹样的研究以宝宁寺、首都博物馆藏水陆卷轴画为主,对出现于水陆画的织物纹样,就题材、装饰部位、色彩、组合排列、绘制手法、时代及地域特征等方面进行探索。水陆画中的织物纹样受佛、道两教宗教纹样、世俗吉祥纹样等因素的影响;纹样题材丰富、装饰部位及绘制手法多样;色彩以红、青、黄、白等传统色为主;纹样组合形式包括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等;绘制手法包括有重彩平涂、泥金线描、没骨渲染、沥粉贴金;在时代上主要受到明、清织物纹样的影响,并表现出由元末明初的质朴风到明代晚期及清代华丽风格的转变;地域上显现出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官派风和地方民俗风格的特征。
其他文献
道路信息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一方面为其他地物目标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是交通的主体,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道路网信息获取方法主要为人工测量或评估,需投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虫草素对骨髓抑制小鼠体征、外周血细胞数量、股骨中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及白细胞中CENP-B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虫草素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骨髓抑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切实而全面的发展、科学素养的提升、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每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到我们的成长生活,交流方式等等,这种变化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同时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批准建立一批本科院校,这批新建本科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通过调查两所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文章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采用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对某型穿甲弹斜侵彻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该穿甲弹斜侵彻装甲板的穿甲情况,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较好,可为弹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学产生新的冲击,带来新的变化,人教版历史教科书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出现就是变化之一。怎样遵循历史学科的特点将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有效结合使教学有效化
基于CAP方法,使用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得到了2009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南北地震带及周边区域466个3.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在补充收集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个4.5
场面描写是对特定场景的总体描述,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本文以《口技》这篇文言文为例,说明场面描写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