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商品流通互动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证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并逐步拉大。在商品流通方面,城市中商业发展快速,零售业发达,流通业现代化趋势明显;而农村在商品流通方面却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流通业。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正是基于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发展中的巨大反差以及“十一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规划这样的背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对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互动发展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首先,本文对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二元结构是城乡商品流通差距的制度背景。在对城乡商品流通差异化和一体化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提出城乡商品流通互动发展理论。城市商品流通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商品流通是城市商品流通纵深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其次,本文选择了人均GDP、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作为研究指标,对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这一定的差距。城市商品流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商品流通发展,而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城市商品流通的发展。并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城乡商品流通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河北省城乡商品流通差异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从互动关系和一体化程度上对河北城乡商品流通进行研究,以求促进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   最后,针对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仍然存在差异,并且短期内差距难以消除,应通过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政策,从而达到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协调互动发展,最终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要求,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小康。
其他文献
战后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东亚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发展成就和特定模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其巨大的区域内贸易规模,以及与其它主要一体化经济相比更为特殊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遭受了严峻的挑战,消费和投资需求锐减,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物价持续走低。正如英国《经济学家
本文针对目前学术界和企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最优资本结构问题,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资本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与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状况及成因,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之后,本文根据非对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