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将通过不同干预措施,观察火针与西药在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CD4、CD8差异。从而验证火针在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广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带状疱疹患者。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火针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3.治疗方法:(1)火针治疗组:穴位选取病变皮损局部阿是穴、与皮损局部相对应的患侧夹脊穴(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及双侧的支沟穴和后溪穴。患者取卧位,在已选阿是穴上用艾尔碘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取患侧的夹脊穴,在穴位上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用细火针浅刺约0.1cm。取双侧的后溪穴及支沟穴,在穴位上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用细火针浅刺约0.1cm。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2)西药对照组:服用药物盐酸伐昔洛韦300mg/次,2次/日;维生素B1:口服:10mg,3次/日。4.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疱疹评分,疼痛评分,血清中免疫指标CD4、CD8水平变化,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等指标。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共完成病例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构成及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效果:火针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西药组治愈7例,好转22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P<0.05)说明火针疗效优于西药。3.疱疹评分:在治疗措施干预前两组的疱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疱疹评分进行比较(P<0.05)。说明火针在促进疱疹结痂、愈合、脱痂方面,火针疗效更优。4.VAS评分:在治疗措施干预前两组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火针组与西药组疼痛评分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火针在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方面优于西药。5.CD4和CD8:治疗前两组的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火针组与西药组治疗后CD4、CD8及CD4/CD8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火针在改善免疫方面优于西药。6.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两组经过治疗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在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中,对于缩短疱疹的结痂时间,减轻急性期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上,较西药的疗效更为明显、确切、安全且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