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票是日本政府为了解决战争费用而发行的一种特殊货币。它在被允许在日军的占领区使用,当流回国内时需要先兑换成日元才能使用。日军在占领区的军费中,除军队的薪水之外都可以用军票支付。具体来说,在占领区征集粮食、布匹,雇佣当地百姓修筑工事、运输补给等都用军票支付。在抗日战争时期,它还是日本方面打击法币的重要武器。日本政府第一次试图使用军票是在甲午战争的时候。由于日本大藏省提出发行军票时,战局已定,清政府准备求和。军票没有大规模使用,只在侵占台湾的派遣军中使用。在随后的历次对外战争中,日本都有发行使用过军票。包括日俄战争、以对德宣战为名侵占青岛的战争、出兵西伯利亚作战、1937年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等。在1937年以前的历次战争中,日本军票只作为征发票证而使用,行使诸如“军队官兵薪水支出以外的开支”。在中日战争转入持久战以后,在中国派遣军的要求下,从1938年11月到1943年4月间,军票作为日占区一般通货使用。这是日本军票史上的顶峰时期。纵观日本军票史,日本在中国发行使用的军票为数最多。抗日战争前,中国以白银作为基本货币,日本使用军票可谓随心用手。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中国脱离重金属货币时代。这让中国有了对抗日本军票的武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法币能够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保持其作为货币的价值。这是国人之大幸,却是日本军票的噩梦。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日本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维持军票价值,巩固军票作为日占区一般通货的地位。但是,一方面由于遇到法币的阻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资源、国力有限,加上中国的抵抗,日本无法从根本上稳定军票价值,最后军票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