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764块沙四上亚段储层属于典型的深水浊积扇辫状水道沉积,石油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但是储层整体非均质性强、埋藏深、厚度大、井点少、成岩作用复杂。在沉积、构造作用的控制下,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是成岩作用,因此论文从成岩作用角度,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包裹体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碳氧同位素等手段,综合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成岩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低渗-致密油藏描述新方法与开发模式》(2017ZX0500900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致密油开发示范工程》(2017ZX05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764块沙四上亚段储层属于典型的深水浊积扇辫状水道沉积,石油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但是储层整体非均质性强、埋藏深、厚度大、井点少、成岩作用复杂。在沉积、构造作用的控制下,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是成岩作用,因此论文从成岩作用角度,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包裹体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碳氧同位素等手段,综合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作用机理、成岩相类型及分布特征、有利储层预测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储层特征研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X衍射、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岩矿测试技术,研究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岩相特征,坨764块沙四上亚段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岩性以粗砂岩和中砂岩为主,整体呈现较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研究区发育五种岩相:中粗砾岩相、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砂岩相、泥(页)岩相。综合薄片分析、压汞资料分析、岩心物性测试等实验方法,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次生溶孔,其次是原生孔隙,孔隙结构类型复杂,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2)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X衍射等岩矿测试技术,对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坨764块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压实与压溶作用、碳酸盐与硅质胶结作用和长石颗粒与岩屑颗粒的溶蚀作用,研究区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中成岩B期。(3)储层成岩作用机理分析。研究区压实作用表现为强烈的不均一性,主要受上覆地层静岩压力G、区域构造挤压应力F以及流体抗压实力f的影响;形成早期方解石胶结的钙离子主要来源于临近灰质泥岩,形成早期白云石胶结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岩屑,晚期的碳酸盐胶结物与岩屑、长石的溶蚀密切相关,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物受含铁离子流体影响;硅质胶结主要是压溶作用的结果,也与岩屑、长石的溶蚀有关;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靠近泥岩的平行层理砂岩相和构造变形砂岩相中,其次是块状层理砂岩相中,主要是岩屑颗粒和长石颗粒的溶蚀,还发现少量的石英和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在酸性成岩环境和碱性成岩环境交替控制下,坨764块储层经历了多期胶结、复杂交代和多期溶蚀的成岩演化过程。(4)储层成岩相研究。根据主要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将沙四上亚段储层划分为五大类八小类的成岩相类型,并从成因上分析成岩相的展布规律。在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Fisher判别识别单井成岩相类型,综合其分布特征,明确了研究区成岩相平面分布特征。(5)储层分类评价。综合分析沉积因素、成岩因素以及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划分出了四类储层,并明确坨764块沙四上亚段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深水浊积扇砂质碎屑流舌状体中上部的中压实强溶蚀成岩相、强压实强溶蚀成岩相、中压实中溶蚀成岩相,以a类和b类孔隙结构为主。在前人沉积模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成岩作用角度对储层进行分析,明确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探讨了成岩作用机理,揭示了成岩相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储层物性影响因素,最终实现了有利储层分布预测。研究成果对东营凹陷深层致密油勘探与开发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深水浊积岩油藏的储层地质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火山岩是黄骅坳陷中生界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也是大港探区中生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位,但探区内有关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孔渗、压汞、全岩地化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录井、测井、地震剖面、岩心岩屑、试油试采等资料,对黄骅坳陷白垩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发育规律、火山岩储层特征以及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火山岩储层类型,剖析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成岩演化过
本论文选取黄羊泉扇三角洲和夏子街扇三角洲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两个扇三角洲百口泉组砂砾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差异的控制因素以及形成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取得以下认识:研究工区岩石类型以砾岩和粗砂岩为主,砾石成分包括凝灰岩、花岗岩、霏细岩、玄武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砂岩类型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夏子街扇三角洲储层的成分成熟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地区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的博格达山山前,包括阜康断裂带、北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等构造单元,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带。本论文结合野外地质踏勘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综合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录井资料,在明确区域构造演化史的前提下,对研究区露头区、覆盖区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成因机理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主要发育平面上近平行展布并向北凸出的断褶
以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为主要研究区域,综合利用最新的地震、测井、岩心、录井等资料,结合地震解释成果以及钻井岩心分析,对石南陡坡带古近系源—汇系统特征及其对砂砾岩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和定性的分析。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经过地层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以及重点三级层序内的2个体系域界面,建立了研究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研
随着我国东部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湾盆地中浅层地质储量越来越少,深层层系逐渐成为勘探热点。为深入了解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烃源岩特征,本论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区域地质、野外剖面、岩心及测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烃源岩类型以及烃源岩形成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典型野外剖面进行勘察,结合钻井岩
细粒沉积岩是指粒径小于62.5微米的粘土级或粉砂级沉积物所构成的沉积岩,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广泛发育,岩相类型丰富多样。本论文结合岩心资料、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数据,针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开展了岩相划分及特征描述、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分析、沉积旋回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本文根据细粒沉积岩纹层矿物组分差异归纳出了方解石层—粘土粉砂混合层(Ⅰ型),方解石层—富有机质粘土层(Ⅱ型),粘土
北部坳陷为北部湾盆地内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又以古近系为近年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本文以其构造、沉积特征为研究主线,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开展断裂体系静态刻画与动态分析和盆地结构研究,明确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同时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相带展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明确盆地沉积发育特征,进而开展“构造-沉积
本文以华北东部中二叠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露头、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选取了淄博博山、邢台沙巴沟和秦皇岛石门寨石炭-二叠系剖面进行了精细测量与描述,发现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纵向旋回性明显,二元结构清晰,是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特征。下石盒子组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与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小,粒度较小,且砾
基于地球介质中广泛存在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全波形反演在理论上具有获取速度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潜力。速度参数与各向异性参数都能够对地震成像、储层岩性解释产生重要影响。但各向异性参数的敏感性较差,常规全波形反演方法很难同时得到精确速度和参数模型。q P波数值模拟是声波VTI介质全波形反演的基本。本文比较了q P波正演的几种方程,并对模型测试。推导并完成了交错网格差分、PML边界条件增强正演的稳定性与边界
通过分析研究区大量的钻测井、岩心及实验数据,重点剖析烃源规模和质量,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由此对比研究区延长组油气来源。通过流体包裹体测温法结合地层埋藏史及热史分析,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并结合伊利石测年结果,佐证油气成藏时间的准确性。根据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原油成分、有效烃源岩厚度等进行烃源岩评价和资源潜力分析。结合油藏剖面图,对油气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成藏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