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实验室自行选育的9个孔雀草可育自交系K2、K3、K4、K5、K6、K8、K13、K15、K17)进行了5×5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和6×3不完全双列杂交:1)5×5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选用K3、K4、K5、K15、K17作亲本;2)3×6不完全双列杂交以K6、K8、K13作父本,K2、K3、K4、K5、K15、K17作母本。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各杂交组合的F1代的主要花期和观赏性状,如结实率、发芽率、始花期、观赏期、盛花期、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花蕾数、花朵数、花葶长、花径、花心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对花色、花型、瓣型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将杂交育种与选择育种结合起来,从部分F2代单株中选出了35个优良单株,另外,从Fl代商业品种中选出优良单株18个。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1)两组杂交各组合间的结实率、发芽率、始花期、观赏期、盛花期、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花蕾数、花朵数、花葶长、花径、花心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均有显著的差异;2)5×5完全双列杂交结实率最高的组合为K5×K3,结实率为56.89%,结实率最低的组合为K17×K15,结实率为37.73%;发芽率最高的组合为K5×K5,发芽率为75.87%,发芽率最低的组合为K4×K15,发芽率为41.09%;3)株幅、地径、花朵数、花径、舌状花数这5个性状总体上具有超亲优势,始花期、盛花期、单花期、株高、花蕾数总体上具有中亲优势,分枝数、花心径、管状花数总体上具有负向中亲优势;4)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确定K3、K5为最优亲本,后代整体表现较好;K17次之,能利用其在花径上的优势,培育出大花品种;根据花期、观赏期、盛花期、单花期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和反交效应值,确认优良杂交组合为K3×K5、K15×K3、K17×K3、K5×K15、K15×K17,根据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确认优良杂交组合为K5×K3、K3×K15、K4×K5、K4×K15、K15×K17、K4×K17,根据花朵数、花蕾数、花径、花心径上,确认优良杂交组合为K5×K3、K4×K5、K4×K15、K17×K4、K4×K17、K5×K17。6×3不完全双列杂交:1)结实率最高的组合为K15×K8,结实率为46.85%,结实率最低的组合为K6×K17,为21.82%;发芽率最高的组合为K5×K6,发芽率为65.59%;发芽率最低的组合为K17×K6,发芽率为30.10%;2)株幅、地径、花朵数、花径、舌状花数这5个性状总体上具有超亲优势,始花期、盛花期、单花期、株高、花蕾数总体上具有中亲优势,分枝数、花心径、管状花数具有负向中亲优势观赏期、花葶长总体上具有负向超亲优势;3)亲本K3、K5的综合表现为在6×3不完全双列杂交中为最优亲本,K6、K17在株高上有优势,K8在花心径,K17花径上有优势;根据始花期、观赏期、盛花期、单花期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确定优良的杂交组合应为K3×K6、K15×K6、K17×K6、K2×K8、K3×K8、K4×K8、K17×K8、K3×K13、K4×K13,根据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确定优良的杂交组合应为K2×K6、K4×K6、K5×K6、K4×K8、K5×K8、K15×K8、K17×K8、K2×K13、K3×K13、K4×K13、K15×K13;根据花朵数、花蕾数、花径、花心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确定优良的杂交组合应为K2×K6、K4×K6、K17×K6、K3×K8、K4×K8、K5×K8、K3×K13、K5×K13、K17×K13。本文还对两个孔雀草雄性不育材料X3、BY的形态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败育原因、杂交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材料X3、BY与其来源的商业品种在形态特征、花粉活力上具有显著差异;X3、BY的柱头具有可授性;花粉败育发生在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时期或之前;田间杂交F1代的观赏性状均恢复正常,为X3、BY在生产的应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