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大小、服务类型和程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相应发生极大变化,众多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人工生态系统。探讨县域小尺度区域内部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联系,揭示内陆山区城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也能为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定量化依据,对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该区2001-2010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选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分析2001~2010年黔江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筛选九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参考谢高地等人研究方法,确定黔江区2001-2010年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计算黔江区十年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基于空间异质系数、社会发展系数和资源稀缺系数三者的系数修正,构建黔江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评估模型,计算黔江区十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价值变化量。通过变差贡献率分析和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探讨黔江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联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研究期内黔江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不大,建设用地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也使得黔江区土地利用程度逐步加大,总体上看黔江区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2010年黔江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2.8%,生态基础较好,其生态系统服务水平领先于全市平均;研究期内黔江区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呈“几”字形分布,总量保持较高水平;各土地利用类型之中林地生态系统是影响黔江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最重要因素;研究期内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两项服务价值下降幅度较大,原材料供给、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有明显增加;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价值变动趋势平稳,林地生态系统增值幅度最大;黔江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变化量在2002年达到最大增幅,2008年达到最大减幅,震荡走势明显;黔江区土地利用变化中林地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严格一致,在研究期末耕地成为抑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总趋势的最强因子,建设用地在研究期内对黔江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变均为负贡献。根据以上结论,对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五点建议:强化园地生态系统在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地位;因势利导,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地区经济发展应有生态指标;加大土地投入力度,提高耕地集约化和综合利用程度;防患于未然,确保林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