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2070-2099年中国潜在植被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命系统的支撑系统,植被—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植被处于陆地表层和大气圈之间,对大气和土壤的变化异常敏感,而潜在植被研究可反映立地植被与气候的真实关系,有助于人类认识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系统。通过对某一地区潜在植被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立地植被的发展趋势和该区自然环境条件下应分布的顶极植物群落,并可反映该区域的气候类型。通过比较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同一区域的潜在植被,可分离出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不敏感性地区,以期为区域生态恢复和潜在植被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被——气候模型: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利用IPCC4发布的A1B、A2及B1情境下2070-2099年气象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对中国潜在植被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不同情景下的潜在植被分布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基于GIS,在A1B、A2及B1情境下利用CSCS分类系统对中国潜在植被分布模拟的中国潜在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显著。模拟的中国潜在植被分布图较好的体现出我国潜在植被在南北方向上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东西方向上的干湿地带性规律,以及水热随海拔分布的垂直带谱规律;  (2)2070-2099年,中国在A1B、A2及B1情境下分布的潜在植被类依次为40类、41类及39类;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发育的中国潜在植被在类型、数量及各类在不同情境下所占比例均存在差异,经比较分析:中国区域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炎热极干热带荒漠(ⅦA)的形成。  (3)中国陆地有64.10%的敏感性地区,分布的潜在植被对立地气候变化相当敏感。敏感性地区的潜在植被很容易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演替。  (4)中国陆地有35.90%的不敏感性区,当不敏感性区的气候发生变化时,分布的潜在植被在一定程度上不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演替。
其他文献
甘肃陇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区,蕴藏了许多大型金矿床。因此本地区一直是矿产地质调查勘查工作的重点。研究西秦岭徽县尹家坪地区金矿床对于认识卡林型金矿床有重要的找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最集中的地域空间,是地球表层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最活跃的场所。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化过程空间布局与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酒嘉城镇群核心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