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性问题,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经或者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1999年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黑龙江省自200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日渐提高,如果分城乡对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更快,“未富先老”的问题更严重;另外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子女养老观念日益淡薄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减弱;然而,目前社会养老福利机构却不能完全弥补这一“空缺”,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服务质量上更是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前提下,研究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这一创新的研究视角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而且可以为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定以及今后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路径选择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实方面,不仅对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光荣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利于更有效地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彻底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论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问题,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黑龙江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分别对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养老方式的变迁和选择进行深入的探析;第三部分论文首先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影响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对目前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第四部分对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的体系、影响因素和现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主要原因展开分析探讨;最后论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均衡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