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分为两类,即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认为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但是,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认识上的偏颇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吸收中外先进的审美情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有和谐教育、情景教育、愉快教育,尤其是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深度上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解释和归纳出一些规律。然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仍然将情感教育作为改善认知的过程,提高认知效率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而不是把情感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用说概念内涵更为狭窄的审美情感了。因此,笔者着眼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这一目的,关注审美主体,力图从审美情感的角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探索。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笔者有针对性地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语文阅读学等多个领域,充分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自身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首先,审美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的分析。审美情感是“主体对审美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以及对自己进行内省所形成的主观体验和态度”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审美客体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审美客体充分认识后,会引起内心深处情感的波动并且产生一种精神上的高度满足、愉快和喜悦,这种情感活动就是中学语文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教育是当今急剧变迁的社会和终身化学习社会的要求,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关怀人的价值、幸福,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中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教育的缺失和归因分析。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或者被忽视,或者被漠视,或者口惠而实不至,自然有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其主要原因有:①升学压力对语文审美情感教育的影响;②理性主义对语文审美情感教育的影响;③商业文化的庸俗化、低级化对语文审美情感教育的影响;④语文审美情感教育认识和研究的缺乏;⑤语文教师审美情感教育的能力参差不齐。在上述原因的合力之下,审美情感教育的实践基础薄弱,付之阙如。再次,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本部分内容首先探讨的是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基础。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情感教育,必须要在师生民主、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从保护、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着手,这样才能使语文审美情感教育成为可行。随后探讨的是中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教育的实践途径:即通过缘境入情激发审美情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审美情感、通过迁移外化拓展审美情感、通过延伸创造提升审美情感。由此,审美情感教育推动了语文教学,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