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并[2,1-b][1,3]噁嗪类变色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变色分子由于其独特的变色性质,使得它们在信息记忆和存储、变色材料、显示材料等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作为有机变色分子的一种,吲哚并[2,1-b][1,3]嗯嗪类变色分子由于其开环结构中的两性离子不在同一个共轭骨架中,具有比传统螺吡喃分子更好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正逐渐成为变色分子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选择新型的2,3,3-三甲基吲哚并[2,1-b][1,3]嗯嗪分子为主体结构,革新了制备方法,高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吲哚并[2,1-b][1,3]噁嗪类变色化合物,通过多种表征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研究了此类分子的溶剂致开关转换及电致开关转换性质,并在溶剂致开环条件下研究了此类分子在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吲哚并[2,1-b][1,3]嗯嗪类变色分子的低荧光量子产率的缺点,探索了一种利用仿生的策略来增强荧光量子效率的方法。(1)改进了吲哚并[2,1-b][1,3]嗯嗪类变色分子的制备方法,显著提高了目标分子的产率和反应效率。研究了P1和P2溶剂致开关转换性质,探索了P1在CN-检测方面的应用。将紫外可见差光谱法和待检测物指纹识别方法应用到吲哚并[2,1-b][1,3]噁嗪类变色分子作为阴离子探针的测试体系中,显著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P1对CN-最低检测浓度达到0.4μM。(2)首次研究了P1、P2的电致开关转换性质。通过比较P1、P6、P7的关环结构和酸诱导开环结构的循环伏安曲线及理论化学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致开关转换机理。首次通过原位双波长时间分辨光谱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了P1和P2在ITO器件中的电致开关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吲哚部分引入一个硝基可以显著改善颜色可逆性和抗疲劳特性。(3)首次利用超共轭和空间库伦力作用实现了吲哚并[2,1-b][],3]嗯嗪类变色分子的荧光增强。利用仿生空间库伦力诱导理念,在P10中引入了一个双硫键代替传统荧光团,晶体结构和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双硫键与邻近氮原子及芳环之间存在的超共轭和空间库伦力作用改变了分子轨道能量和轨道分布,限制了激发态能量的消耗,实现了荧光增强。
其他文献
<正>这是又一次机会&机遇当下,以工业、政务、医疗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上云进程加快,使得私有云市场得到越来越多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IDC服务商、各行业用户以及新进入者的广
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科学领域并激起了关于科学的社会研究,李约瑟却将学术视线转移到遥远的东方古国,将其共产主义情怀播撤于中华大地。在第一次访华之前,他即因统一战线问题
到过布拉格的人,都会被它那独特的风貌所吸引。在捷克的工作之余,我总是爱独自登上市郊的列特林山冈,俯瞰布拉格。只见闪闪发光的伏尔塔瓦河犹如一条蓝色的绸带,在城中蜿蜒流淌。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制青蒿素类药物的曲折历史。中国科学家从药用植物中发现青蒿素并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后,将各种高效、速效的青蒿素衍生物向国际公开,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酰胺直接氧化制备酰亚胺;10-氨基三蝶烯-9-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四苯硼锍盐离子对间的交叉偶联反应。1.酰胺直接氧化制备酰亚胺在Ag+和Cu2+的催化
电喷雾质谱能将液相中的金属复合物转移到气相中而不破坏金属与有机部分的弱相互作用,因此它常被用于研究金属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有机金属的气相反应活性。银作为环化反应中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