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98房改的不断推进,我国住房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高速发展的过程,房地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越来越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房地产业的进步,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宏观调控政策、政府财政支出、人口流动及人口密度等均存在不平衡和差异性,而这些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不仅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产生影响,同样也是造成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区域差异,分析不同区域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各地区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提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促进住宅市场稳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首先,界定住房支付能力的内涵、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然后从三个角度分别测定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第一,房价收入比测定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总体变动;第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测定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区域差异性;第三,住房可负担倍数测定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收入差异。以此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实际情况。  其次,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整理收集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将35大中城市分成三大类地区,运用Eviews7.2计量软件,建立各类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经过实证分析,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将各类城市的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造成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原因。  最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并且同一因素对不同地区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住宅投资额、贷款利率、CPI和需求预期等因素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比较显著,并且是正向影响,除需求预期因素外,其他因素对一类地区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均大于另外两类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投资强度、政府财政支出及人均生产总值等因素对住房支付能力产生负向影响,并且除政府财政支出外,其余影响因素对一类地区的影响程度均高于其他两类。
其他文献
当前,广播正面临一个全新的时代。多元化分频管理冲击着原有的整齐划一态势,竞争改变了受众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人们已不可能像从前那样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时间去收听同一频率的广播节目。广播要前进和持续发展,必须跟上新时代,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近年来各电台不断调整自身定位,突出频率的特色定位,以分众化、地方化、精品化来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随着频率专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内容专业化、对象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的
为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加拿大一些地方政府对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认证制度。本文以安大略省为例,论述了该省教师教育课程认证制度的认证机构、认证标准、认证程序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