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动施教的上肢表面肌电信号分类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ignal,sEMG)是一种由肌肉活动产生、呈现在肌肤表面的微弱电信号。经研究发现,表面肌电信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肢体的动作状态。目前,在康复医疗、临床医学和假肢控制等领域,表面肌电信号均得到了深入研究。在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控制假肢等设备时,需要预先对信号进行采集和特征分类,信号特征分类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取决于施教方式。当前施教信号的产生主要通过数字键盘键入和软件设定时间窗两种方式,但是针对上肢残疾的患者,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各自缺陷,影响特征分类的准确性。本文设计一种眼动施教系统辅助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和特征分类。利用TOBII眼动仪和眼动施教板制作眼动施教系统,并应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优化施教系统,设计实验验证施教系统的准确性。选用EMG-USB2+肌电信号采集装置,在施教系统的辅助下完成肌电信号采集。设计信号采集方式和手臂动作方式,利用施教信号确定不同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应用小波降噪的方式对肌电信号降噪处理。选取基于小波分析的时频域分析方法提取肌电信号特征,并通过比对小波系数特征分布确定信号特征向量。设计BP神经网络分类器,利用分类器验证施教系统辅助表面肌电信号分类方式的准确性。各章节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眼动信号优化算法、原始肌电信号降噪处理、小波分解系数特征值提取以及BP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仿真,应用实验验证施教系统辅助肌电信号分类的分类效果。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表明,加强社会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
研制了高温烘烤(145~150 ℃)和中温烘烤(120~125 ℃)两种水溶性氨基丙烯酸漆.当羟基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5~0 ℃,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8.5%和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