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政府多次把城镇化称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指出其是优化就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四川省城镇化进程在快速前进,去年省政府在出台的《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到要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做强产业促进就业,发挥工业主导作用,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传统优势产业。四川是中国西部大省,合理高效进行城镇化建设对于中国西部以及全国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出现一个理论问题,那就是城镇化的发展对就业结构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影响,会是怎样的影响?因此,研究城镇化对就业结构的转变是否有影响以及怎样在城镇化发展中促进就业与产业转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希望可以为合理推进城镇化发展、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提供参考意见。在阅读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城镇化发展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从理论方面和实证方面作较为深入地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为什么要研究四川省城镇化发展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选题说明,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总结了前人的贡献和有待改进之处,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其次,综合政策导向,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测度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方法,即建立一个全面的指标体系(包含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用熵值法测度出四川省各市的城镇化发展的水平,以求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再次,本文综合数据可得性和实际意义,选取非农就业比重作为就业结构指标,采用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的从2008年到2012年四川省21个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结合实际情况下对更好发展城镇化以及就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等问题提供建议措施。最后,虽然本文的分析研究受到一些统计数据上的约束和其他方面的局限,但通过对城镇化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一、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后,农村人口(多为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城镇人口得到增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村人口增收,同样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地区非农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工资水平越来越高,这会进一步带动农村人口的转移,促进城镇化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二、如果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未成熟,城镇产业提供的非农就业岗位高于农村的人口转移,就算在短时间内非农就业比重在提高,但是没有配套相关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及租住房民生问题的改善,那么对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影响也是有限的。三、在通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引导劳动力的转移时,应注重城镇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制度保障,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障碍,同时也要注重在农业就业比重下降时投入农业科技和资金保障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本文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计算出全面发展的城镇化发展,单一采用城镇人口占比代表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不能全面体现政策导向要求的多方面发展要求的城镇化。本文选取关乎城镇化发展的六大类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四川省21个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用这个综合指标来分析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中在赋予指标权重采用熵值法,即某项指标间各市间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最终城镇化测度中得到的权重越大,得到的结果可以更好体现各市间的城镇化发展差异性。2、在测度了城镇化质量后,建立时间、地区的面板模型进行分析,不仅扩大样本容量,提高实证分析结论的可信度,又能比较直观的反映和比较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存在的不足是,体现在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检验结果的选择是随机效应模型,更多体现在分析四川省数据的关系,不能够有效分析各市城镇化发展与就业机构的相互关系并进行分类,这使本文的分析结果有了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