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恶化,人地矛盾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明确生态安全状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情景模拟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已成为如何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德阳市为研究区域,将表征“人地相互关系”的PSR模型与反映土地系统内部自身环境状态的“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相结合,选取23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基于相对熵理论的组合赋权法求取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得到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值,并探讨在格网与行政区域双重尺度下的时序变化规律,采用变化图谱法与ESDA空间探索分析法揭示其空间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借助IDRISI软件平台,通过综合多准则评估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级别空间分布适宜性图集,CA-Markov模型开展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级别“维持现状型”、“经济发展优先型”与“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型”多情景模拟预测,并基于研究区实际与规划进行多情景状态的拟合,得到“综合型”空间格局;以提升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为目标,区分土地生态安全调控区类型,分别制定解决措施。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德阳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良好,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时空演变特征显著。2005-2015年全市土地生态安全年平均值均大于0.5,处于良好级状态,但具有波动下降态势;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部低、东西部高”,由中心地带向外围地区递减的“同心圆”状;图谱类型以稳定型与前期变化型为主,两者约占总面积的78.773%,后期变化不显著,级别较为稳定;级别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性逐渐减弱;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具有相关性的以高-高型集聚区和低-低型集聚区为主,前者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地与西南部丘陵地带,后者主要分布在中部中心城镇区域,且范围由南向北逐渐缩减。(2)基于不同模拟规则得到的土地生态安全级别情景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拟合得到的“综合型”空间格局更能体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政策规划等的有机结合。“维持现状型”情景,遵循级别间自然转换的规律,2020年以良好级、安全级与临界级为主;“经济发展优先型”情景,侧重经济发展,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下降,2020年安全级面积较2015年减少了597.660km~2,敏感级与恶劣级面积增加显著,分别为297.132km~2、202.045km~2;“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型”情景,侧重环境恢复,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上升,2020年安全级面积较2015年增加了429.559km~2,恶劣级减少至119.456km~2;“综合型”情景是自然规律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为决策者提供了最优选择,2020年安全水平整体较好,但较2015年出现降低的态势,其中安全级、良好级面积分别减少了190.414km~2、19.450km~2,临界级、敏感级与恶劣级面积分别增加了14.623km~2、69.908km~2、125.333km~2。(3)针对不同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区,分别提出“重点治理”、“治理+监测”等生态保护工作策略与措施。一级区采取“监测”模式,稳中有升,强化生态补偿,发展生态农旅,促进经济发展;二级区采取“防范+监测”模式,适度治理,加强生态监测,提升植被覆盖度;三级区采取“治理+监测”模式,持续治理,坚持科学规划,实施强有力的耕地保护措施,稳定数量,提升质量;四级区采取“重点治理”模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加生态用地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