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其后迅速扩展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公共政策研究和与之相关的学科随之崛起。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和发展,正是因为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变化性和发展性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和兴趣的焦点,也不再是抽象的理念或原则问题,而是那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的公共政策问题,比如犯罪与社会安全、公平与经济发展,以及住房、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自身境况的改善,因而人们对这类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并因此产生了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程序、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实施的疑问和不满。 本文的内容旨在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公共政策的变化过程,来探讨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理清政府在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搏弈中的作用,同时也为山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主要由上、下篇,共六个部分组成,上篇主要就对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公众认同的概念,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而下篇两章主要是实证研究,通过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方面对山西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为山西社会保障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议的同时,论证和阐明公共政策和公众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得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