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摩法治疗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

来源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以常规针刺治疗做对照,观察眼针摩法对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眼针摩法的优势与作用机制。为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眼针摩法治疗组;常规针刺对照组。所选病例均来自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五科病房2018年6月~202 0年1月的住院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纳入标准,已通过排除标准筛查。且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试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两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宣教,并指导其低盐低脂饮食规范,合理规律的调整作息时间。对两组患者予以监控血压、降脂、抗凝等脑病科的基础治疗。并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基础病,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且两组患者均采用头针治疗。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采用眼针摩法治疗,选取眼区双侧的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根据眼针的操作规范进针,并配以摩法操作,令拇指和食指在针柄两侧从下向上摩针柄,如此反复,每个穴区行针时间为1分钟。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出针时用棉球紧按针孔,并按压止血3分钟左右。每日针刺两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针针刺治疗,以《针灸治疗学》中提出的中风病体针选穴为依据。根据常规的体针针刺规范进针,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日针刺两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皆进行Berg平衡量表、F ugl-M eyer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B I指数进行测评,通过所得评分以评价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疗前疗后评分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1)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将眼针摩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经两个疗程治疗后,眼针摩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的Berg评分均有改善。且眼针摩法优于常规针刺,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 5),提示眼针摩法的疗效更加显著。(2)Fugl-Mey er量表评分对比:治疗前,将眼针摩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的F ugl-M eyer平衡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经设定的疗程治疗后,眼针摩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的F ugl-M eyer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其中眼针摩法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眼针摩法治疗脑梗死后平衡障碍优于常规针刺。(3)MB I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前,将眼针摩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的MBI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按疗程治疗后,眼针摩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的MB 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比较两组治疗后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眼针摩法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4)总有效率对比:经治疗后,将眼针摩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说明眼针摩法与常规针刺法均可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平衡障碍。并将两组患者进行疗效与总有效率比较,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眼针摩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68.89%的总有效率,证实眼针摩法治疗脑梗死后平衡障碍优于常规针刺法,且疗效显著。结论:(1)眼针摩法与常规针刺对脑梗死后平衡障碍均存在疗效。(2)眼针摩法可改善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Berg评分及Fug l-Me ye r评分,并显著高于常规针刺。(3)眼针摩法在改善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4)眼针摩法治疗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疗效确切,不仅改善脑梗患者的平衡障碍,并对神经功能缺损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其他文献
客观贝叶斯方法是贝叶斯统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理论、方法和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客观贝叶斯方法在Logistic分布的统计推断以及在退化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Logistic分布是统计学中的一类重要分布,其在地理、水文、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文献中关于Logistic分布的客观贝叶斯分析的研究非常少,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 Jeffreys先验和reference先
随着隔震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利用,由于其具有抗震性能好工程造价的成本低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民用建筑所广泛应用。而近年来民用建筑物由于燃气泄漏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堆积不当所
行人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课题,既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在工业界如视频监控和自动驾驶等应用中也意义重大。但是目前行人检测尤其是遮挡场景下仍存在众多挑战,行人的头肩特征比身体的其他区域更稳定并且被遮挡可能性低,可以用作行人全身部位的辅助特征以提高行人检测精度。在本文工作中,我们在研究行人头肩与全身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名为PedJointNet的双分支行人检测网络,通过同时回归两个边界框定位
经营绩效反映了银行整体竞争力和经营水平,绩效的好坏决定了银行未来发展的质量。之前有学者研究上市对于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大多都得出了上市带来的是对绩效的负面影响,这个情况是否反映在所有类型的银行身上,如果是,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银行在积极的筹备上市,商业银行上市前后的绩效有什么区别,且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人根据现有的资料确定研究目标。本文分析侧重于对比银行上市前后其绩效产生的变化,以及在上市后绩
楸蠹野螟(Omphisa plagialis)是为害楸树(Catalpa bungei)枝条的主要钻蛀性害虫,给楸树人工幼林、新造林和苗圃带来严重损失。本文以13个楸树无性系的1年生苗木、11个楸树无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上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结构的活体检测和实时成像上前景广阔。OCT成像技术是基于低相干干涉原理,结合数字图像处理重构出材料或生物组织内部结构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传统的二维指纹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基于皮肤表面纹理信息的指纹识别,如汗液、纹路等。但是,它很容易受到皮肤表皮变化的影响
本论文中简要介绍了二维红外光谱的发展历史、实验原理、实验设置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将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到锂离子电解质溶液当中,使用偏振选择的超快振动光谱实时
阿里斯库姆坳陷内阿里斯库姆油田储层非均质强,针对该油田的生产实际问题,本论文选取白垩系下统阿里斯库姆组M-Ⅱ层作为研究层段,通过观察岩心、镜下薄片鉴定、测井解释、储
在标准的高维回归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往往假设协变量是完全观察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假设一般并不切实际,我们常常会面对协变量具有测量误差的情形,常见的有高通量测序、传感器网络数据以及基因表达数据等(见Loh and Wainwright(2012))。从而,在具体的模型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处理参数的高维性,还需要考虑测量误差的存在以避免非消失的偏差。因此给这些模型的统计推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为了减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银杏的果实称为种实,其生长发育既受遗传基因表达的调控,也受产地、树木年龄、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