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源短缺等问题被持续关注,由此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世界工业、服务业的影响,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农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其应用过程中有效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在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指导下,借鉴了现代农业优秀的生产经营方式,在保障环境效益保护和改善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生态工程设计技术和理念,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精髓,附之以长期的实践经验,基本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新模式。但是,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进步缓慢,未能充分调动起一切可利用的优势资源。长期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采取试点示范的发展模式,由村、乡、镇、县,重点发展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以期利用县域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模范效应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一大批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应用到生态农业建设中来,长期实践的积累给了我们继续深入开展、推广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温家宝总理曾指出:21世纪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农业。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今天,研究生态农业及其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我国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生态农业理论、技术体系和总体发展思路。在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尽可能的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现生态农业的高速度、高效益发展,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现代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的统一。本文从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出发,梳理了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特点、意义。尽管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我国生态农业起步较晚,未能形成完备生态农业制度化建设,生态效益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体系建设也未成为完备的体系。这主要受到外部资源环境制约,生态农业组织建设缺位,未能形成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基于此,本文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不断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形成示范类工程;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生态农业发展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我国来说,国土面积广大,各地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劣不同,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发展科技发展新手段,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农民生活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服务。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甘肃庆阳市8县(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状况的调查,深入剖析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革,法人治理结构转化,管理体制变更以及历史包袱消化等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药资源普查直接关系到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由于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的相关数据尚不清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本研究阐
为研究大跨度斜拉桥运营期的性能监测与评估方法,建立稳定高效的健康监测系统,在总结以往斜拉桥健康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1、针对斜拉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逐渐加强的趋势,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和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物流企业进一步关注物流管理。理想的物流成本控制
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就方兴未艾,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催生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网络交易。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模式,网络交易主要利用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商品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A股股票的融券比例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数据区间从2010年3月31日(融券开闸日)至2013年12月3日。本文发现了融券比例高的股票,在未来享有正显著的绝对收益和
海洋石油平台处于特殊的环境当中,对平台电气设备的安全系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海洋石油平台电气设备的安全,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通过对平台电气设备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
树立“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岗位实务导向型课程模式构建和教学计划开发指导思想,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