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政府对外资在政策上的扶持,我国无疑成为了国际投资“最佳目的地”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尤其是近几年来的雾霾问题影响着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国更是成为了世界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因此本文研究工业内外资对我国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笔者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外商投资与环境的关系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结论,更显少有内外资的对比研究。笔者用2004-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进行计量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工业部门的内外投资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本文借鉴了Grossman的分解模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并纳入了环境规制效应,分析的结果如下:第一,环境规制对东、中、西部均有正面效应,能够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第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只有在东部地区才起到正效应,结构效应甚至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说明经济规模的扩大能够减少东部地区二氧化硫的排放,内外资结构的优化也都行之有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经济的发展依赖工业行业,还处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阶段。第三、我国工业投资中内资部分对我国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说明我国的国内投资还需要更多的考虑环境保护问题。第四,外商投资在我国东部拒绝“污染避难所”假说,但是在国内中、西部接受“污染避难所”假说。第五、技术效应除了西部以外,都对环境污染都正面的效应,说明技术的进步,外资技术的溢出对东、中部的环境有改善的作用。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