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王山,自古名为“北五台山”,它是陕西省铜川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早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孙思邈晚年居于此地,去世后受到人们的敬仰,尊称他为“药王”而得名。1961年,药王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自然环境优美、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厚,素有“医药保健名山,石刻艺术宝库”的美称。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药王山景区凭借距离西安较近,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特点,不仅成为西安、陕西周边城市居民短期休闲度假的首选旅游地,也可作为省外城市及海外城市游客过境旅游地的机会场所。可持续发展旅游从20世纪70年代后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它在药王山景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铜川市正处于资源城市转型的关键阶段,铜川市的重点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基础设施的完善。药王山景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探索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从而寻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阐述了国内外景区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及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理论,以及对铜川市药王山景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药王山旅游景区存在缺乏对完整大区域景区系统的整体考虑和景观资源的系统整合。因此表现出景区功能布局有缺陷、没有突出其旅游特色、基础和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周边环境污染严重和道路交通规划不合理等等问题。针对一些列的问题,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此类现状问题的影响因素,理清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药王山规划区范围及目标定位。以药王山文化资源作为药王山规划区的旅游特色,着力把药王山打造成为中国唯一、世界知名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目的地。最后,本文在药王山养生度假区资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环境规划保护条例,对药王山养生度假区的旅游景观、旅游环境、保护培育等具体项目进行了总体整合规划布局,实现了用景观规划方法论指导景观规划实践的科学方法,保证药王山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实践内容与研究成果:1.药王山养生度假区人文景观资源挖掘不足。未能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和园林风貌。自然景观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景区景点的建设没有结合区内丰富的自然地形地貌、森林苗圃创造出趣味性和丰富性较高的特色景观;对区内的河湖水系没有进行取景造景上的利用,水景观缺乏,多年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城市建设对景观的宏观整体控制和引导缺乏。尤其是毗邻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某些地段建筑形象凌乱,缺乏微观的城市设计。景观被破坏严重,规划区内的大型水泥厂不仅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厂区内部的大量工业厂房也严重影响景区的整体景观印象。建议在整合思维指引下,坚持“求同存异”,进行和谐的景区建设与保护。3.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药王山景区规划基本原则、旅游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具体景观设计项目实践,对于探索适合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策略具有良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