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ala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王山,自古名为“北五台山”,它是陕西省铜川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早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孙思邈晚年居于此地,去世后受到人们的敬仰,尊称他为“药王”而得名。1961年,药王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自然环境优美、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厚,素有“医药保健名山,石刻艺术宝库”的美称。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药王山景区凭借距离西安较近,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特点,不仅成为西安、陕西周边城市居民短期休闲度假的首选旅游地,也可作为省外城市及海外城市游客过境旅游地的机会场所。可持续发展旅游从20世纪70年代后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它在药王山景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铜川市正处于资源城市转型的关键阶段,铜川市的重点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基础设施的完善。药王山景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探索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从而寻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阐述了国内外景区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及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理论,以及对铜川市药王山景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药王山旅游景区存在缺乏对完整大区域景区系统的整体考虑和景观资源的系统整合。因此表现出景区功能布局有缺陷、没有突出其旅游特色、基础和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周边环境污染严重和道路交通规划不合理等等问题。针对一些列的问题,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此类现状问题的影响因素,理清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药王山规划区范围及目标定位。以药王山文化资源作为药王山规划区的旅游特色,着力把药王山打造成为中国唯一、世界知名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目的地。最后,本文在药王山养生度假区资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环境规划保护条例,对药王山养生度假区的旅游景观、旅游环境、保护培育等具体项目进行了总体整合规划布局,实现了用景观规划方法论指导景观规划实践的科学方法,保证药王山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实践内容与研究成果:1.药王山养生度假区人文景观资源挖掘不足。未能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和园林风貌。自然景观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景区景点的建设没有结合区内丰富的自然地形地貌、森林苗圃创造出趣味性和丰富性较高的特色景观;对区内的河湖水系没有进行取景造景上的利用,水景观缺乏,多年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城市建设对景观的宏观整体控制和引导缺乏。尤其是毗邻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某些地段建筑形象凌乱,缺乏微观的城市设计。景观被破坏严重,规划区内的大型水泥厂不仅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厂区内部的大量工业厂房也严重影响景区的整体景观印象。建议在整合思维指引下,坚持“求同存异”,进行和谐的景区建设与保护。3.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药王山景区规划基本原则、旅游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具体景观设计项目实践,对于探索适合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策略具有良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南海三沙海域岛礁众多、鱼类资源丰富,但三沙鱼类单殖吸虫研究记录空缺,其种类组成与感染状况等基础性资料亟待补充。2016-2017年春,我们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慈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社会主义与慈善事业是相融相通的。慈善所表达的善意与爱心有助于克服日益严重的社会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源匮乏、人才梯队不完整、高层次人才稀缺,而这些因素又反过来进一步制约和阻碍西藏地区整个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西藏科技人才
通过沼液不同次数叶面喷施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沼液喷施做叶肥能明显提高中药材黄芪产量,并对黄芪白粉病和根腐病有显著预防效果,可提高黄芪的抗逆性,延长枯萎期。
本论文是对《麒麟》杂志——伪满洲国时期刊出的准官方的文艺杂志——的个案研究。论文试图通过《麒麟》笔下塑造和展示的伪满洲国女性形象,揭示伪满洲国想象女性的方式,以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多环芳烃和有机阻燃剂的使用和排放量也不断增加。近岸水域是陆地和远海的交界点,沿海城市工业和人为活动的直接和间接排放导
阐述了我国高岭土深加工技术研究特别是纳米化的紧迫性.从研究的角度对高岭土和高岭石的概念进行了区分.阐述了纳米高岭石可能具有的新特性及其应用.结合晶体结构、晶体化学
《宇宙风》是上世纪30年代林语堂离沪赴美前创办的最后一本杂志,代表了他文学、文化和办刊思想的成熟。从《论语》、《人间世》到《宇宙风》,林语堂的文学思想经历了由“幽默
建立了同时测定咖啡豆中6种酚酸类化合物(咖啡酸、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5-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论文探讨了晚清士人借助于四种记忆载体(舆论、诗文、传说与传记)对林则徐进行形象塑造与记忆建构的过程,并力求探讨出各种载体在建构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及其局限。晚清时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