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WWP2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中表达程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可能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在ALL细胞系Jurkat中敲减和过表达WWP2基因,观察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对AL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WWP2表达水平下细胞对DOX药物的敏感性影响。方法:1.选取门诊骨髓穿刺标本,包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WWP2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中表达程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可能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在ALL细胞系Jurkat中敲减和过表达WWP2基因,观察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对AL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WWP2表达水平下细胞对DOX药物的敏感性影响。方法:1.选取门诊骨髓穿刺标本,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治40例、完全缓解(CR)4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2例,正常对照组主要为除外恶性肿瘤的单纯贫血患者及移植供者。通过RT-PCR方法检测WWP2的m RNA表达水平;2.收集40例初治ALL患者临床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FAB分型、TB分型、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等,通过统计分析探讨WWP2基因与这些临床特征间可能存在的关系;3.选取ALL细胞系Jurkat分为两组,分别向其中转染sh RNA使WWP2基因敲减,转染WWP2质粒使该基因过表达,应用CCK-8实验,向两组细胞中分别加入0.05、0.1、0.2、0.4umol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药物,观察不同浓度dox对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当dox浓度为0.2umol时细胞增殖活性为50%,因此选择该浓度为最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4.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及ROS细胞荧光染色等实验,研究WWP2基因表达水平对ALL细胞凋亡和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不同WWP2基因表达水平下,ALL细胞受dox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变化。结果:1.WWP2在ALL初治患者骨髓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CR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WWP2基因在CR组和正常对照组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3.初治ALL患者中WWP2表达水平与所收集的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联系,未来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4.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示,敲减WWP2基因后,ALL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减弱,反之,过表达WWP2基因后,ALL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并且dox药物浓度0.2umol为该实验中最适浓度;5.流式细胞术以及ROS荧光染色结果示,同样加入0.2umoldox后,敲减WWP2基因的ALL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产生活性氧物质明显增多,而过表达WWP2基因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产生活性氧物质明显减少;6.敲减了WWP2基因的Jurkat细胞对dox药物更加敏感,而过表达该基因的Jurkat细胞对dox敏感性明显降低。结论:首先,我们首次发现与CR和正常对照组相比,WWP2基因在ALL初治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说明WWP2可能在ALL中充当促癌基因的作用。而WWP2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FAB分型、TB分型、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等方面均无明显相关性,该结果可能与样本例数少有关。其次,敲减WWP2基因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总数明显增多,产生活性氧明显增多,相反,过表达WWP2基因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细胞凋亡总数明显减少,产生活性氧明显减少,我们还发现敲减WWP2基因后Jurkat细胞对dox的敏感性增强,而过表达该基因后Jurkat细胞对dox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以上发现对于ALL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尽管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生存较前延长,但长期生存仍然较差。AML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密切相关。P2RY2基因的表达产物P2Y2受体(purinergic receptor P2Y,G protein-coupled,2)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及信号因子的相互作用,激活下游相关信
目的:探讨SPRE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相关性、与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Sequenom Mass ARRAY甲基化检测平台检测75例初诊AML患者和26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SPRED1基因12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上述患者SPRED1 mRNA水平。结果:1
目的:从多方面研究脑膜瘤的临床特征与生活因素互相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预防和疗效以及延长复发时间。希望通过查阅近些年来的资料,对比总结国内外近年来脑膜瘤临床特征与生活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希望提供更精确的复发风险预测,以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建议,指导管理决策,并为临床试验分层。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经过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有1638例。经过医院系统查询收集了患者的一般信息,如性
目的:近些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手术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TSM)的治疗,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内镜扩大经鼻入路(expa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EA)有其自身的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内镜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
目的:miR-200a-3p可调节肺癌、乳腺癌中PD-L1的表达,但于胰腺癌中作用尚未报道,本研究意在探讨miR-200a-3p对胰腺癌中PD-L1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系增殖、迁移的影响,为胰腺癌免疫靶向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查询并且对PD-L1与miR-200a-3p的共表达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iR-200a-3p与PD-L1基因的表
目的:分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PD-1单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应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PD-1单抗治疗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不同肿瘤生长速率(tumor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不到20%。多数胃癌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达晚期,化疗仍是转移性胃癌治疗的基本手段。除了少数Her-2阳性患者可以使用赫赛汀治疗,多数患者目前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TNF超级家族(TNFSF)的成员。TRAIL结合TRAIL的两个受体(DR4,DR5)可以转移细胞外死亡信号,是癌症治疗的一种新型生物疗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腺癌人群经过一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EGFR-T790M位点突变与否与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协助临床医师筛选突变优势人群,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临床诊疗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大一院某科室经病理检测、基因检测及影像资料证实的EGFR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治疗
目的: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饮食习惯的改变,CRC在全球的发病率日渐升高,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第3大常见恶性肿瘤。为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除适当改变生活习惯与营养分配外,临床检查与筛查更是重要的预防和诊治手段。FAM135A是序列相似家族中第135个序列A,有研究显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FAM135A的编码蛋白发挥着抑制性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第四大致死性癌症,转移是其主要死亡原因。腹膜是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研究显示,不同Lauren分型的胃癌患者,尤其是弥漫型和肠型的转移模式差异显著,其在发病机制、遗传背景、流行病学和形态学上的差异可能使弥漫型胃癌更易发生腹膜转移,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迄今为止,尚无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预测因子。既往报告主要基于肿瘤标志物来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