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or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越来越意识到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实体经济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目前,中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已经走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关口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实现其从市场创新向政策推动阶段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模式,将极大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借鉴。  目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已经提上了日程,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借鉴国外市场成熟地经验,并充分考虑到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对我国场外市场历史经验进行探索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当前的结构现状,中国场外市场的发展应该是政府推动与市场需求导向相结合,多层次递进式的市场体系,在统一制度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分步推进实施构建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体系。  本文运用相关文献回顾和国内外场外交易市场现状的研究、比较、分析、总结等研究方法,在辨析相关概念、梳理相关问题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建设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组织模式、结构模式、交易模式和监管模式等发展运行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既能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添砖加瓦,也能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完善我国多层资本市场体系。在客观上,促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相较于欧美国家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颇晚,因而在运行和监管上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广受质疑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分
融资租赁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的诞生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是具有融资与融物双重功能的新型交易模式,是融实物信用与借贷信用为一体的新型业务形态,目前在规模上已经发展成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我国,此病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常会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暂时性的缺血和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此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会感到十分痛苦和恐惧,常会因胸痛而被迫停止活动。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此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几率还会不断增高。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心绞痛、治疗心绞痛,摆脱此病给人们带来的威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