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La、Ce、Pr、Y、Er)掺杂铜锰催化剂,利用XRD、低温氮气吸脱附、TPR、s-TPR、TPD等表征手段及变换反应催化性能测试,考察了稀土种类、稀土La掺杂量以及沉淀反应体系中的阴离子种类Ac、Cl、NO3和SO4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掺杂对铜锰催化剂200℃-300℃的低温催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La、Ce、Er的掺杂可提高铜锰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掺杂稀土后的样品没有改变铜锰催化剂的主要晶相Cu1.5Mn1.5O4,但同时有CuO晶相出现。经变换反应后,除掺Y样品有未被还原的CuO晶相外,其它样品均被还原为单质铜和Mn+2O。此外未掺杂样品和掺Y样品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MnCO3特征衍射峰。TPR结果表明,未掺杂及掺Pr、Y样品,分散在其表面的非晶态CuO较多,而掺La、Ce、Er样品与氧空位紧密结合的铜锰固溶体表相和体相铜的还原量较大。稀土元素的掺杂对CO2的吸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掺La、Ce、Er样品具有相近的CO2吸附强度,其中掺La样品的脱附量较大。La的掺杂量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性能的影响较大。不同La掺杂量样品的主晶相均为尖晶石结构的Cu1.5Mn1.5O4金属固溶体,掺La量较多的样品(>3.0%)还出现有较为明显的CuO晶相,经变换反应后均被还原分解为Cu和Mn+2O,其中掺La量较少的CuMn/La-m(0.0,0.2,0.5)样品出现有MnCO3物相。CuMn/La-m(0.2,0.5)样品中铜锰组分的分散较均匀,金属协同效应良好,样品的表面铜分散度较大,对CO2的吸附量适中,因此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尤以CuMn/La-0.5样品效果最为明显。掺La量大于3.0%的样品,随掺La量增加呈现出碱性位增加的趋势,其中掺La量为10.0%的样品,由于La的聚集覆盖了部分活性位而表现出的活性明显降低。铜锰催化剂的织构和催化性能与沉淀反应体系中的阴离子种类密切相关。Ac、Cl、NO3和SO4样品主晶相均为尖晶石结构的Cu1.5Mn1.5O4金属固溶体,经变换反应后各样品的主晶相均为Cu和Mn+2O,其中Ac、NO3和SO4样品因为较多的CO2活化吸附形成MnCO3物相。Ac和NO3样品中铜锰组分分散均匀,表面化学性质均一,铜表面分散度较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变换反应活性。SO4样品表面虽有一定的铜分散性,但化学性质均一性及与锰的协同效应较差,因此表现出的催化活性较Ac和NO3样品差。Cl样品由于铜锰固溶体表相和体相的铜难以还原,铜锰组分的协同效应较差,对CO2活化吸附性能较弱,导致其催化活性很差。
其他文献
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阐述了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学背景、动因及产生的效应,通过构建员工参与度这一评价指标来描述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来,我国检测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接近于国际水平,实验室操作的设备大部分是从国外引入的前沿设备,检测的结果愈加具有权威性。
新时期中国纪录片在创作与理论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到目前为止,学术界仍没有找到一个能够统合其发展轨迹的思想线索。本文正是从社会时代唤起的创作者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实施"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为了对中职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提高中职类院校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更是为了缓解院校经费不足等问题,有效地促进中
<正>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媒介资源越来越成为公共的、社会的共享资源,具有共享性特征的新闻信息传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如何以高品质的新闻报
针对国内成品油市场柴油资源总体短缺、柴油供不应求的现状,通过对FCC催化剂进行一系列改性,可达到催化裂化过程中增产柴油的目的。本文基于FCC催化剂作用原理,对分子筛进行了不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清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经过血清
<正>在有文字可考的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日本逐渐从处于分散状态的列岛小国,以获得中国中原王朝的册封为正宗的弱小邻邦,逐步发展到公然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甚至数次对
传统的煤炭直接利用方式不仅未能高效利用煤中的化学能,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中低阶煤在煤炭资源中储量丰富,其挥发分和氢碳比高,易于转化,可采用低温热解技术获得
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中心(UPCI)的Sanjiv Agarwala等发表于近期《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证明,白介素-2(IL-2)与组织胺联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