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的地质构造,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加上小江强烈的流水侵蚀,形成了东川陡峻的地形地势,昆阳群地层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的固源物质,在暴雨的激发下,形成了类型众多的泥石流地质遗迹。东川泥石流国家地质公园就是在这里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一个以泥石流地质遗迹为主体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在公园成功申报之后就要进入到规划建设阶段,而本文就是以规划建设中难度最大,最为重要的解说系统的构建为主线完成本篇论文写作的。本文以东川泥石流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布局为框架,结合遗迹点的空间实际、类型特点和现有基础设施布设,设计了东川泥石流地质公园的7个科普功能片区和4条科普游线。同时,总结前人对解说系统的研究经验,依据系统论、地质学、美学、哲学、安全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创建了地质公园良性可持续发展解说系统。系统包括三道程序六个步骤,三道程序为管理程序、解说程序和接受程序。其中管理程序包括“管理”和“反馈”两个步骤,是解说系统的保障,承担解说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解说程序包括“优选”、“提炼”和“表达”三个步骤,是解说系统的核心,“优选”合适的解说目标,“提炼”其蕴含的地球科学知识,编制科学严谨的解说内容,再选择合适“表达”媒介,形成一个完美的解说成果;之后就是进入接受程序,解说程序形成的成果就是为地质公园游客,也就是解说信息的“接收”者准备的,所以,“接受”者游客是解说系统的关键,游客在“接受”完成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意见通过“反馈”步骤反映到公园的“管理”方,最终完成一个互联互通、良性循环、完整高效的解说系统。以良性可持续发展解说系统为框架,结合泥石流遗迹景观的“特殊性”(泥石流地质遗迹具有地质遗迹和地质灾害双重属性),以公园的实际为着眼点,应用“3S”技术(GPS、RS、GIS三者集成技术),使用MapGis、ArcGis、DGSS(数字地质调查系统)、Photoshop等软件,尽可能细致的对东川泥石流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资源进行“管理”、“优选”、“提炼”、“表达”、“接受”及“反馈”,为东川泥石流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建设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在“优选”步骤中,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yaahp软件建立优选模型,在对解说系统规划时尽可能紧跟时代步伐,规划使用AR、VR等现代技术,并提出博物馆建设的“小江流域泥石流清明上河图”等较为新颖的解说建设创意,同时也结合经费实际,提出分批次的建设,例如在信息化建设中分为三个批次进行建设,使东川泥石流国家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规划可实现性更强,为将来公园的建设提供实质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