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银行重组与发展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三次银行并购浪潮,并购事件层出不穷,并购金额的纪录被不断刷新。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型银行成为重组中的主角并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以银行业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业尚未发展成熟,竞争力相对孱弱,另一方面激烈的国际竞争兵临城下,如何迅速缩小我国银行体系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增强竞争力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小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生存和发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目前我国中小银行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急需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路径。重组是中小银行完善治理机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条快速通道。然而,重组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中小银行带来发展希望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因此,中小银行应如何运用好重组这把利器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 论文以中小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利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存在、发展和重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力求通过此文为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和重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我国的银行业改革采取了局部均衡式制度变迁的改革路径,中小银行是“体制外增量改革”的产物,一方面中国金融改革的“程序设定”为中小银行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国有银行的“退出战略”为中小银行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特定的改革路径为我国中小银行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同时,有效的银行业市场结构需要中小银行的参与,中小企业和发展和融资也需要中小银行的支持,从而共同形成了对中小银行的需求引致。众多实证研究也表明,银行的规模和效率之间并无明确的关联,规模不是决定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中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有充分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体系一直处于变革和重组之中,中小银行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截至2005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银行六类中小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到全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31.42%,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引人瞩目,在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前三甲的均为股份制银行。然而,中小银行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针对性的措施只能在短期内改善银行的经营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制约条件的根本性改善。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制约中小银行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深层次制约条件,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则是中小银行改革的基本逻辑。
其他文献
以1967—2014年若尔盖高原3个气象台站(若尔盖站、红原站、玛曲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全年及四季若尔盖高原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结合Mann-Kendall方法对气候变
从商业流通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消费品市场绿色采购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商业流通企业尤其是批发、零售企业低碳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商业绿色采购体系构想,以促进我国商业绿色采购发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脱钩理论,运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脱钩指数计算模型和Tapio等划分的脱
第三方评估在政府绩效群众满意度测评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依托的第三方机构较为专业,符合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自身作为群众满意度测评主体具有很大的缺陷,容易产生寻租
贮脂细胞(又称Ito细胞)是贮藏、代谢VitA的肝脏非实质细因。在体外细跑培养及体内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跑被“活化”、增殖,产生胶原等ECM的量远高于肝脏内的其它细胞,Ito细
在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零售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主要措施。本文提出:一方面,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推进自身
目的 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HSYA低、中、高剂量作用于HT-29细胞,在24 h、48 h、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